唐代延安的历史人物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咸宁郡王浑瑊,新旧《唐书》有传。其祖先为西域铁勒九姓之中的浑部,随东突厥归附唐王朝后,以部落之名为姓氏。祖辈世为唐将,镇守皋兰(今隶属于兰州市)。其父名释之,移守朔方军(驻节宁夏灵武),屡立战功,封宁朔郡王。
浑瑊出生于蕃部种姓之中,成长于世代将门之家,十余岁时即长得高大彪悍,精于骑射。唐高宗时,曾随父远征西域,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勇冠诸军,连取数城,升为中级军官果毅都尉。凯旋后,驻镇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内),升任中郎将,屡建殊勋,与汉武帝时出自匈奴的大将金日磾相比肩,史家论曰“(浑)瑊好书,通《春秋》《汉书》,尝慕《司马迁自叙》,着《行纪》一篇……世方之金日磾,故帝终始信待。”浑瑊不但是一代名将,还跻身儒将之列。
浑瑊一生功绩卓著,肃宗至德元年至代宗广德元年(756—763),他会同郭子仪等名臣勋将东征西讨,大小数十战,平定安史之乱;代宗广德元年至德宗建德二年(763—781)又平定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发动的叛乱,并驻守奉天(今乾县)、邠州、长武一线前后达二十年之久。先后任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兵马留后,石岭关以南诸军都知兵马使等边防要职。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郭子仪晋封太尉,代宗分其所辖之地别置三个节度使,以浑瑊兼任单于大都护,振武军、东受降城、镇北大都护府、绥、银、麟、胜等州节度使,管内营田度支等职,成为掌管内蒙古河套南北、陕北地区军政的封疆大吏,受到唐王朝的充分信任。
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朱泚奉命东征李希烈叛军路过长安,因食劣无赏而发生兵变。乱兵拥立朱泚为大秦皇帝。唐德宗仓皇逃到奉天。浑瑊率部众与本族子弟兵赶到奉天护驾,拼死坚守奉天城两个月,在诸路勤王大军的支援下,奉天城得以保全,唐王朝转危为安。兴元元年(784),德宗加封浑瑊与勤王诸将“奉天定 难功臣”之名号。以勤王救驾之殊勋授爵咸宁郡王,食邑八百户,几乎与汾阳王郭子仪齐名。其封地咸宁郡在今宜川东南部,后世建有浑王庙与纪念冢,历代祭祀不绝。
浑瑊五子皆供职朝廷,以长子浑镐声名最显。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延州刺史兼安塞军使李如暹病逝后,延劳(一作延荣)曾短期担任延州刺史兼安塞军使,因其绥靖沙陀、党项等蕃部失败,加之贪婪残暴,一时边境不安。时任宰相的李绛举荐历任邓、唐二州刺史,颇有政声的浑镐取代延劳继任其职。浑镐家世显赫,为人谦谨,喜交士大夫,又熟知蕃部之情,所以在任期间安抚有方,得到蕃部各族的拥护与信任,延州遂安。元和十一年(816),成德军藩镇军阀王承宗勾结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叛,义武节度使任迪受命讨伐,因病不能出征。朝廷以浑镐出身将门,才武可用,任命其为义武军节度使率军平叛。他“治兵颇有法,然短于计略,不持重”,死后赐赠工部尚书之衔。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