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哲,新旧《唐书》无传。1966年,其墓志铭出土于西安北郊龙首原,形制硕大,制作精良,铭文长达三千四百余字,我们方得以了解其生平事迹。
何文哲,字子洪,灵州(今宁夏灵武)人,为西域“昭武九姓”(统称粟特)之一的何国王(故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何丕之五世孙。其高祖在高宗永徽初(650)随使臣来朝未归,宿卫京师长安。祖父何彦诠,曾任丹州(今宜川)刺史的副手别驾之职。父亲何游仙,官居灵州大都督,从三品,遂落籍灵州,曾随肃宗平定安史之乱。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何文哲出生于灵州军旅之中,幼习武艺,弓马娴熟。“孩笑尚扫除之志,弱冠通战伐之经”。成年后出落成一个粟特大汉,身材高大,体魄雄健,络腮卷须。其《墓志铭》还形容他“魁岸长髦,颖脱军前。德宗目而伟之,退朝敕左右图形录进”从而受到赏识重用,此后长期担任神策军将领,宿卫内廷。大约德宗贞元二年(786)或稍后一点,何文哲初任神策军马军副将。贞元十五年(799)升任正将。宪宗元和二年(807),以参加平定四川刘辟叛乱之功,升任节度使属官马军厢虞候,分理马军督查和军事作战之事。元和十年至十一年(815—816),参加讨伐淮西藩镇吴元济之乱,成为节度使侍从亲军首领厢使兼押衙。元和十二年(817),改任正兵马使,执掌马军兵权。
唐朝后期宦官擅权,党争不断,唐穆宗在位不足四年,险些被内宫染坊使张韶谋杀,仗何文哲率神策军七千余名奋力平叛而得救。唐敬宗十八岁登基,在位不足两年,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八日,被宦官刘克明弑杀。左神策将军何文哲率领神策勇士万余人,与魏弘简、梁守谦等神策军高级将领,迅速剿灭叛党,迎立江王李昂即位,是为文宗。何文哲以拥立之功“诏加检校工部尚书”,享受正三品待遇。太和元年(827)春三月,文宗“幸升阳殿,独召公入语曰‘卿有莫大之功,社稷今存是公之力,即令宰与卿土地’。”随即授予鄜州刺史、充鄜坊丹延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之职。
安史之乱后,因鄜州地居关中与陕北之间,距京师长安较近,可以快速驰援京师,勤王护驾,遂为长安屏障,尤为唐庭所重视。肃宗上元初(760),“党项等羌吞噬边鄙,将逼京畿,乃分邠宁等州节度为鄜、坊、丹、延节度,亦谓之渭北节度。以邠州刺史桑如圭领邠宁,鄜州刺史杜冕领鄜坊,分道招讨。”以此始,先后有杜冕、崔宁、皇子李建徽、浑瑊、李晟、唐朝臣、王西耀、刘公济、裴玢等高官、宿将出任鄜坊镇统帅。文宗命何文哲镇守鄜、坊、丹、延四州,领有几乎陕北全境,足可见对其的器重与信任。
何文哲在鄜延期间的政绩,其属官节度判官卢谏卿所撰《墓志铭》不惜花费大量笔墨记叙,虽不乏溢美之词,却也大可凭信。“公素有吏才,又闲(娴)军政,至止之后,务勤修绥”。他主政后开始清理积滞冤案,整顿刑狱,百姓获得安宁;访问百姓疾苦,招徕流民开垦闲田,发展经济;整顿边防,改善士兵待遇,补充军械器甲,训练检阅军队,提高战守能力;他抑恶扬善,肃正民风;充实军地粮食储备,保障军需民用供给。“公仗节三年,终始一致,而人乐其善,军不懈严。其为官,理戍之绩得悉数焉。明年乙酉(828)正月,策勋进封庐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太和四年(830)正月中旬奉诏还京,授予掌宫禁宿卫的右领军卫上将军,官居正二品之秩。当年四月薨于京城长安义正里私邸,享寿虚龄六十七岁。文宗诏赐太子少保,为之辍朝一日,厚葬于长安龙首原。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