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果园忙碌 ● 苹果丰收,何建平喜笑颜开 ● 马增玉在采摘苹果 记者 雷荣 张吉祥 通讯员 张毛毛 陈子龙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
行走在黄龙县三岔镇的山塬上,道路两旁的果园里弥漫着浓郁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脆生生的苹果,果农们穿梭在园内,正忙着采摘、挑选、搬运,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三岔镇下辖39个村民小组1806户8200人,现有耕地面积7.7万亩,是全县核桃、苹果、玉米的优生区和主产区,素有“绿塬果库”“黄龙粮仓”之美誉,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近年来,三岔镇因地制宜,坚定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在苹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上做足文章,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让苹果产业真正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
好产业带来好日子
走进曹家塬村何建平的果园,地头摆放着刚刚采摘的苹果,一股清甜的果味扑面而来。何建平正在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种植了16亩果园,大概能产8万斤商品果。今年以每斤3元的价格,一揽子给果商定出去了;还有一些次果,每斤也卖了1.5元。”何建平看着眼前堆满山的苹果,喜滋滋地说。
74岁的何建平是个老果农了,15年前就开始种植苹果。他和老伴两个整天钻在果园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凭借着勤劳吃苦、精心管理,把果园打理的井井有条。靠着果园,老何供出两个大学生,养活着一家人。
“两个娃娃上大学可费钱了,花了不少钱;老伴也常年有病,每天吃药,一年下来得几万元的医药费。”何建平感慨道,“我这一家子全靠果园了,没有果园的收入,生活还不知道是啥样子。”
在三岔镇,像老何一样受益于苹果产业的果农还有很多。苹果产业成为全镇村民发家致富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一颗颗红苹果,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提前种植苹果,长石头村果农马增玉无比感慨。前些年,他外出做生意,赔得一塌糊涂,欠账100多万元。最困难的时候,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亲戚来看望我们的时候,都拿着米面油,知道我们没有吃的,拿的都是最实惠的东西。”马增玉回忆道。
要翻身,还得靠土地;要致富,必须要有产业。痛定思痛,2018年开始,马增玉贷款借钱,将多年的核桃园挖掉,全部改种成苹果。
2023年,马增玉矮化密植苹果园收入70多万元,加上50多亩的老果园,一年收入近百万元。
如今,马增玉成为远近闻名的果业大户,他的苹果定价最高、卖得最快、收入最多。依靠果园,不仅自己的生活彻底大变样,还为两个儿子在城里全款买了房。
“我村种植果园1万多亩,平均亩产5000斤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苹果,苹果已然成为梁家山村农民的‘金蛋蛋’。”梁家山村第一书记尚文乾自豪地说。
新品种带来新效益
“去年一斤卖了7元,今年价格低了,一斤卖了5.5元。卖便宜了,有点后悔。”果农马增玉笑着说。
别人的果子一斤卖3元,马增玉的果子一斤卖5.5元还感觉吃了亏,为何?
“我的是矮化密植园,种的是瑞雪、瑞香妃、秦脆这些最新品种,不仅易管理、产量多,而且价格高、受欢迎。”马增玉介绍说。
三岔镇地处黄土高原,早晚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这里产出的苹果个大饱满、色泽艳丽、口感香甜,深受客商的喜爱。
但由于苹果产业发展早,早先种植的乔化苹果逐渐落后,跟不上市场需求。三岔镇积极引进陕果集团、海升集团,打造万亩基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帮助和群众努力,逐渐从乔化建园为主走向矮化密植建园为主,从以往的乔化富士系列为主走向早上市、受欢迎的烟富系、密脆等时新品种,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位,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充分利用全镇的土地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扩大新品种种植面积,持续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三岔镇二级主任科员李志宏说。
目前,三岔镇现有苹果累计建园5万亩,其中乔化苹果3.8万亩、新发展矮化苹果1.2万亩,可灌溉面积达1.8万亩。
新品种意味着新技术。三岔镇加大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力度,根据季节管理要求,适时邀请市县果业专家现场教学,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果农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为了发展壮大苹果产业,三岔镇在做强做优苹果产业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苹果管理技术培训,邀请果业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果农管理水平;加强绿色防控力度,引导群众搭建防雹网,购买政策性保险。提高防范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提高果品质量,提升商品率和销售价位。
“以后把老果园也挖改成矮化密植园,种植新品种。再把儿子叫回来,紧跟时代潮流,帮忙种果树、在网上卖苹果,那样苹果卖得更好、收入会更高。”马增玉笑着说。
新模式激活新动能
走进三岔镇四条梁村,在无支架密植高效“3332”模式示范区苹果园里,新栽植的果苗一行行整齐排列,长势良好、引人注目。
四条梁村按照“党建引领谋发展,产业壮大促振兴”的思路,借助“位置优、交通便、管理精、品牌亮”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路线。
2024年,四条梁村聚焦化解乔化果园挂果晚、效益低、管理成本高的问题,结合以前栽植的中间砧、自根砧矮化树势弱,水肥需求条件高的实际情况,全村53户选定青砧“3332”大苗建园462亩、辐射带动发展1036亩。通过对建园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地块平整、土壤消毒、改土施肥、定植栽培、防雹网搭建,有效破解当前果业发展困境。
“3332”栽培模式即“三强树势、三肥匹配、三项管理、两法蓄水”模式。利用该模式,果园三年可稳产,预计每亩可增产20%,产量增加450公斤,每公斤按照10元计算,亩均增收6000元以上,最终实现一年见花、两年见果、三年见效的目标。
邻村长石头村则发展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主栽瑞雪、瑞香红等品种。通过实施合理密植、水肥一体、病虫防控、精细修剪等集成技术,平均优果率达90%以上。
在木昌桥村侯家山自然村,先试先行开展苹果管理环节社会化托管服务,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全村100亩果园开展苹果管理环节托管服务,探索出一条苹果产业发展中的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据了解,按照托管,木昌桥100亩果园每年可获得1.7万元毛收入,减去支出,村上每年可获得6200元收益。
如今,按照全镇“一核、两带、三区、多园”的发展路线,三岔镇先后建设美丽果园3个、高质高效示范园1个,托管果园1000亩,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镇域苹果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产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三岔镇依托苹果这一主导产业,建成陕果集团、海升集团万亩基地,引进了中盛农业有机肥厂,一禾水泥框架厂、宇星、华龙果库等一批投资主体,围绕苹果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有力促进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3年,三岔镇被确定为黄龙县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2024年,全镇苹果总产量3.2万吨,产值2.2亿元,苹果收入占村民收入的75%左右。
“今后,我镇将依托农产品交易中心,以高质量项目为引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三产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黄龙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李志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