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在党员活动中心广场扭秧歌 抬头是“画”,入目是“景”。
11月8日,记者走进洛川县老庙镇界村,映入眼帘的是洁净清爽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清新怡人的小广场……安静祥和的村庄流露出一种清爽的诗意之美。
“道路硬化了、房前屋后都收拾干净了、健身器材也换新的了,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赵雪凤感慨地说,“村里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也好了,现在的生活不比城里差。”
界村位于洛川县老庙镇西南约3.5公里,紧邻304省道,全村共256户,3个小组,1056口人,是全镇有名的“文明村”。全村采取“以户带巷、以巷带组、以组带村”的形式,每月评比流动红旗,激励村民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监督,让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升全村的村容村貌。
界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民告诉记者,村里通过硬化巷道,更新健身器材,组织群众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拔河、跳广场舞、跳绳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仅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让群众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今年9月,界村通过争取项目资金160余万元,对一组村民3800米的巷道进行硬化。
在巷道硬化的过程中,需要拆除群众门楼3栋,苹果树16棵,核桃树等其它树木70余棵。其中,村民郭世民家的两栋门楼在拆除中不太顺。最终,经镇村领导干部的协调,施工中所涉及的所有村民都同意无偿拆除了附着物。
“一开始村干部跟我说,这次硬化巷道需要把路修宽方便车辆进出,这样我家的两栋门楼就保不住了。”郭世民说,当时考虑到修建一个门楼就要1万多块钱,如果没有赔偿就不同意。经过村“两委”班子多次上门协商,讲事实,摆道理。他终于想通了,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不能因为个人而影响到大家。
10月份,巷道硬化完成,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问题。
“过去路两边,窄窄的,弯弯绕绕的,尤其是下雨天很不方便。现在,这路修好了,比以前宽敞多了,而且路两边是果园,拉苹果、装车什么都方便,也不用担心苹果会损伤了。”村民郭文建高兴地说。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近年来,界村坚持把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精神文化生活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坚持村庄建设规划先行,美化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