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代表韩起祥 韩起祥在舞台上表演 韩起祥对女儿韩应莲进行指导 1982年,贺敬之(左)在韩起祥(右)家中拉家常 刘和明
今年是韩起祥诞辰110周年,绵绵思绪涌上心头。
韩起祥是82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涌现出的一位曲艺大家,一生与说书结缘、与三弦为伴,曾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天才的说书艺术家”和“革命的三弦战士”。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里,韩起祥青年投身革命、中年改旧唱新、晚年致力于曲艺传承,虽经历传奇、饱受坎坷,却矢志不渝坚守陕北黄土高坡,为革命、为人民说唱,深受人民喜爱。
时至今日,韩起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艺术追求,依然鞭策鼓舞着我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使他们创造出更多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文学艺术新作。
生于民间 服务人民唱新声
韩起祥3岁时因患天花病失明,13岁为生活糊口学唱陕北说书,历经千辛万苦成了远近闻名的“小书圣”。他长期在民众中奔波,深知老百姓受地主老财的欺压和剥削,听说人民救星毛泽东在延安,便从榆林市横山县一路说唱着老百姓的疾苦和呼声,于1940年投奔延安。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文艺界掀起了学习热潮。韩起祥深入城乡村庄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喜欢听新书”的愿望。于是,他开始对原来说唱的反映旧时“忠孝尽仁道”“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等传统书目进行革新,通过“旧瓶装新酒”的方式积极宣传“反封建迷信”“反剥削压迫”“倡导年轻男女追求新生活”的新人新事,把现实生活中的“人间正义慈爱、人人团结互助、鞭恶除邪正气”等新观念送到千家万户,深受老百姓喜爱。
在说唱新书的过程中,韩起祥不断提高自己的弹唱技艺,充分利用右手腕绑扎的“蚂蚱蚱”、左小腿缠绑的“长甩板”,强化生活中新思想、新观念、新情感和新人新事在情节情绪上的渲染,一下就能抓住人心,让听众不由自主跟着故事情节及其人物的情感变化,或高兴、或流泪、或大喜大悲。譬如他说唱自己的苦难家世《翻身记》,不知说了多少场,不知听众有多少,百姓仍赞声不绝。
1944年,鲁艺的贺敬之到延安县政府驻地王家屯下乡期间结识了韩起祥,他从韩起祥的唱词中发现了艺术的光芒,于是,将他带到了鲁艺,介绍给了戏剧系的张庚、音乐系的吕骥、马可、安波等同志,并推荐他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协说书组”。
在贺敬之等人的帮助下,他开始大量挖掘新题材的说书唱词。先后编唱《二流子转变》《四岔稍书》《红鞋女妖精》《劳动英雄李兰英》《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刘巧儿团圆》等,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从一个“旧艺人”成长为一名“人民艺术家”。
牢记嘱托 说新书带徒弟
1946年8月的一天,毛泽东派专人来请韩起祥到杨家岭说书。韩起祥一听是毛泽东请他去说书,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怎么也想不到毛泽东能请自己去说书,真是天大的荣幸!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杨家岭。
在杨家岭,饭后毛泽东请了中央机关的许多同志,一起听韩起祥说书。在杨家岭的礼堂里,韩起祥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知道毛主席就坐在对面看着他,于是他把三弦定到最高音,放声弹唱起了新编的《时事传》和《张玉兰参加选举会》,他想把所有新书都唱给主席听……韩起祥刚把书说完,中央礼堂的掌声就响个不停。
毛主席上前把韩起祥的手拉住,亲切地问他的生活和学习,勉励他“多多编写演唱工农兵,新书要推向全国去”,又嘱托他“多多带徒弟、关心接班人”。毛主席又说,“将来我送你一把新三弦,好好为人民说新书”。韩起祥激动地说:“谢谢主席,谢谢主席!”……
韩起祥把毛主席的话记了个真,时常梦想毛主席要送他的“新三弦”,走起路也特别有精神……他更加勤奋编说新人新事、注重培养民间说书艺人说唱新书。仅1946年9月,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就连续8次发表他的新作、报道他深入城乡为老百姓说唱新书的演唱活动……
时光荏苒,1953年,韩起祥应邀去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在会议间隙,毛泽东看到韩起祥也来参加会议,便高兴地走到他面前,热情地同他打招呼说:“韩先生,您来啦。”
韩起祥虽然看不见,但一听见毛泽东的声音,瞬间显得非常激动,他动情地说:“您老人家还记得我?”
毛泽东风趣而又认真地对他说:“怎么会不记得呢,我还答应你,要送你一把最好的三弦哩。”
第二天,中央办公厅干部送给韩起祥一把新三弦,并对他说:“这是毛主席送给你的礼物。”
韩起祥接过三弦,心潮澎湃地说道:“感谢毛主席,这是说书人的传家宝呀。”
回到延安后,韩起祥始终牢记毛泽东的殷殷嘱托,坚持说唱新书多带徒弟。先后改编、自编自演的新书有570多部约400多万字,举办各种说书艺人培训班30多期,培养说书艺人百人之多,为陕北说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打破传统 走向大雅之堂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陕北说书,韩起祥劝说自己唯一的女儿韩应莲也学习陕北说书,并先后招收了两代女弟子,打破世俗观念,开创了没有女子说书的先河。
在父亲的教导培育下,韩应莲的说书水平提高很快,且在长期为老百姓说唱新生活的过程中,传承了父亲“为人民说唱新书”的吃苦精神和弹说技法,成长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说书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曲艺家协会会长、中国曲协陕北说书艺委会主任,被中国曲协授予“新中国曲艺60年优秀中国曲艺家”称号,为中国的曲艺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的驻会副主席,韩起祥本可以在北京过舒适的生活,可他却主动放弃驻京工作机会,要求居住在陕北延安。用他自己的话说,“金仡佬银仡佬,我就是撂不下陕北这个土仡佬”。
为传承和发展陕北说书,韩起祥坚持与陕北的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坚持为老百姓鼓与呼,立足陕北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说书作品,并多次获得中省市奖励。比如,1945年编创说唱的新书《张玉兰参加选举会》荣获陕甘宁边区文协颁发的特等奖;1953年演出自编自说的陕北说书《刘巧团圆》荣获陕西省曲艺创作奖和文化部演出甲等奖;1963年演出陕北说书《翻身记》荣获文化部演出奖……可以说,他自编自演的陕北说书荣誉满全国。
在韩起祥的努力下,1978年10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集“编创、研究、演出、培训为一体”的陕北说书专业曲艺事业单位——延安地区曲艺馆,并积极争取中、省、地区的大力支持,于1985年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临街建成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曲艺展演大厅和办公用房。为此,韩起祥带领徒弟和接班人对陕北说书的传统本书篇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整理出120多部传统古书、50多种民歌小调、30多种说唱曲牌、100多种大小三弦调式约250万字,并作了系统储存归档。
他们把还能说的原书目说唱“韵白”改为“散白”,用口头语抒写道白;把其曲调、板眼与陕北民歌、信天游、道情、碗碗腔、秦腔、眉户曲调融于唱腔中;把原说唱用词采用的“五字句”或“七字句”句式进行了调改,字句可依据说唱内容、情绪、节奏而自由缩短或延长,不再受字数的局限。特别使那些激扬粗犷或低沉悲伤的曲调唱词,更加富有情感表现力,使素有的“九腔十八调”更显示出其曲调的丰富多彩。
此外,他们把原陕北说书所用的“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调式,根据不同的人物个性、语气和情绪,运用融汇多种戏曲曲调来描摹,拓宽了“一人弹奏说唱”的演艺方式,发展成可以用民乐乐队多种乐器伴奏的男女对唱、多人说唱、表演说唱、坐场说书、走场说书、情景说书、说书剧等,并可在家宅、院落、舞台、广场进行表演。
为保证演出质量,他们坚持对演出书目认真排练,努力提高所有演职人员的艺术修养和演出技艺。随着演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省、市有关展演或比赛活动中,曾多次获得奖项和荣誉。
流芳千古 推动非遗传承
1989年8月,韩起祥在延安病逝,结束了自己坎坷但传奇的一生。虽然千古,但他“一辈子为人民说唱”的精神,依然鼓舞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行。
1987年,曾经面对面采访韩起祥的山东作家胡孟祥,创作出描述韩起祥辉煌人生的专著《韩起祥评传》,于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了首发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亲临指导,并专门为《韩起祥评传》题词:“民间艺术家的一代典范”,对韩起祥为革命说唱、光大民间艺术所作的杰出贡献给予了划时代的历史性评价,鼓舞和鞭策全国民间艺术工作者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努力奋斗。
1993年12月,延安“曲艺人”不负众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了由叶锦玉创作、曹伯炎表演的陕北说书《幸福时刻永不忘》;参加了文化部、广电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并受到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97年12月,延安市曲艺家协会姚敏学创作陕北说书《半碗饸饹》,由延安曲艺新秀曹伯炎、甄三梅表演,并在全国第七届“群星奖”大赛中分别荣获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一展陕北说书新风采。
尤其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在西安举办的纪念韩起祥诞辰100周年“韩起祥杯——首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系列活动,来自全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34个优秀曲艺节目、160余名演员参加展演,陕西省延安市曲艺馆的陕北说书《三弦战士韩起祥》参加展演,被认为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受到一致好评。
2021年7月,国家曲艺人暴玉喜创作的陕北说书《看大桥》,把韩起祥为刚建成的延河大桥编创新书、亲身摸察大桥桥体的过程及感受表述得淋漓尽致。并于2022年9月,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说书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曲协主席韩应莲导演,陕西省级非遗陕北说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曹伯炎主演,一举夺得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这是自延安曲艺馆建馆以来,首次获得国家曲艺最高奖。
如今,延安已建立了“中国革命文艺家个体纪念馆”群体,其中“韩起祥馆”生动展现了韩起祥为革命弹拨三弦说新书的情景,让大家切身感受到韩起祥“一辈子为人民说新书”的革命进取精神,领略到韩起祥兢兢业业编创说唱新书所取得的斐然成就,推动点亮非遗传承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