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7日
“特”有收益 “钱”景广阔
——延安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 刘彦 张鑫 郭子仪
  产业兴,百业旺。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培育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桑蚕、肉牛、大闸蟹、鸵鸟等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之路,拓宽了广大百姓增收致富渠道,结出了乡村振兴累累硕果。
  在延川县文安驿镇康家村养蚕户邓常明的蚕房内,白色的蚕宝宝密密麻麻地躺在整齐的蚕床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邓常明正穿梭在蚕床间,仔仔细细地将桑叶铺洒在蚕床上,温柔地看着蚕宝宝们饱食。
  “这是我第一年养蚕,一共养了两张蚕,已经卖了7583元,真是当年养蚕当年收益。”邓常明说,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她家养蚕获利非常好,自己要好好提升养殖技术,把桑蚕一年一年养得越来越棒。
  桑蚕养殖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受到不少农户的积极欢迎。为了帮助养殖户持续发展桑蚕养殖业,延川县文安驿镇开拓桑园种植1600亩,为桑蚕养殖户提供充足的桑叶,也让桑蚕养殖业成为延川县又一项优质的富民农业特色产业。
  “如今,在文安驿镇,像邓常明这样的桑蚕养殖户已经有不少,特别是一些农村中老年群体,养殖桑蚕的积极性尤其高。目前,文安驿镇第一批桑蚕已经养殖成功,单产一批产量可达120斤。”文安驿镇农业农村站站长邓国强说,他们将会进一步为全镇桑蚕养殖户做好全程技术跟踪服务指导工作,确保每一户养殖户都可以把蚕养成功,养得能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除了桑蚕养殖,文安驿镇还大力发展肉兔养殖产业,实现一年多收。
  走进文安驿镇马家沟村杨建平的种兔培育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兔笼映入眼帘,笼中兔子圆圆滚滚、洁白可爱。
  “我这个兔场有下崽母兔250多只、后备母兔200只,一次性可以下崽1600~1800只。这些仔兔长到五六斤就能出栏,一只160~180元,一个月卖1300多只,能卖六七万元,效益十分可观。”杨建平说。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这段时间文安驿镇的大闸蟹也迎来收获季。在晨光的映照下,养殖户强龙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波光粼粼。强龙穿上防水裤,拿起捕蟹笼开始捕捞。随着蟹笼翻出水面,一篓篓挥舞着双钳的大闸蟹就出了水。
  强龙说,他在文安驿镇老庄河村养殖大闸蟹已经3年,去年放的80万尾蟹苗到如今正长得个大黄肥,目前已经全部可以上市。
  近年来,文安驿镇按照延川县“山地苹果、川道大棚、沟道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养殖产业,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核一带一路两翼”的发展格局,为全镇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全镇还新建鱼塘养鱼6万尾,新增养蜂300箱,牛存栏3300头、猪存栏1.1万头、鸡存栏2万余只。全年全镇畜牧产业产值约6000余万元。”文安驿镇副镇长高侯磊说,下一步,文安驿镇还将积极引进黑牛养殖,多渠道促进百姓增收致富。
  富县同样利用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多元特色优质养殖产业,让鸵鸟、肉牛等养殖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硬支撑之一。
  富县羊泉镇八合村村民樊向阳今年7月在村里建起了福顺源鸵鸟养殖基地,现存栏鸵鸟68只,每只鸵鸟一年可收入7000元左右。
  “收益挺好的,我计划再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开发‘农家乐+骑鸵鸟、喂鸵鸟’农旅休闲观光项目,把鸵鸟养殖产业一步步做得更活更好,带动提升周边鸵鸟养殖户的积极性,动员更多村民通过‘农户代养’模式加入到鸵鸟养殖产业中来,大家一起养鸵鸟,一起增加收入,过更好的日子。”樊向阳说。
  而在富县牛武镇,特色肉牛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村集体增加收入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牛武镇引进陕西福裕科技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项目,依托“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肉牛养殖、饲草加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产业,全面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
  牛武镇草畜一体化养殖基地负责人杨文义告诉记者,他家先购买了93头牛,因为效益好,又购进100头牛,都是从云南统一购入。如今全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饲草来源和肉牛销路都不用愁,他对产业前景信心满满。
  富县肉牛养殖产业不仅让养殖户增加了收入,还给不少村集体也带来了可观收入。牛武镇张家源村、王家沟村、申家沟村等村组,通过撂荒地承包和土地出让方式,将450亩土地集中流转,进行饲草种植和牛舍建设,积极探索规模化集中养殖与农户散养相结合的模式,全力打造肉牛养殖产业集群,预计每年可为相关村集体带来29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还为部分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申家沟村村民郭玉乐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我在这里的主要职责是管护照顾这些肉牛,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等于在家门口上班了。”郭玉乐说,这也是村上发展肉牛产业给村民带来的福利之一。
  富县牛武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魏强说,牛武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不仅每头牛每年能为群众保底盈利2000元,还能每年收储全镇秸秆5000余亩,为养殖户提供低价饲草。与此同时,所有的牛粪又全部低价进入了辖区果园,助力富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可以说实现了土地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全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