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文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古树名木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黄陵实践的内在要求。
黄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也是享誉全国的古树名木之乡。黄陵县全县有散生古树233株、古树群14个,全国5株5000年以上古柏中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3株生长在黄陵,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古柏群面积3000余亩、古柏8.6万余株,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
坚持精准施策
创新古树保护体系
近年来,黄陵县注重因树因群而异、分类施策施治,精心守护绿色瑰宝,按照“九抓”要求,在省绿化委的指导下,委托国内知名专家编制了3株5000年以上古柏“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科学实施了扩盘围栏、树体支撑、防腐修补、地面架空、复壮引根、区域防雷、日常养护等保护措施。目前,3株古柏生长状况稳定向好。
针对10株特级、37株一级古树的管护,黄陵县组织专业技术力量,采取“一树一队伍”的方式,及时开展养护,动态调整措施。对剩余183株二、三级古树名木,采取“一树一档”的方式,在全面掌握单株生长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每木保护方案,并结合县、镇、村三级林长制考核,分级落实管护责任,切实履行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职责。
对6处偏远林区古树群,黄陵县夯实了国有林场主体责任,通过无人机监测、护林员巡查等方式,确保不漏一处。
坚持专业引领
创新技术支撑体系
古树名木保护专业性极强,黄陵县坚持把科技支撑和研用结合贯穿在古树名木保护的始终。先后邀请国家林草局古树保护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余所机构和院校,80余名院士、教授在黄陵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指导工作,利用TRU树木雷达等无损检测技术,对重点古柏的土壤、树体、根系等进行健康体检和常态化监测,并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多项课题研究,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并得到应用推广。
只有在系统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为此,黄陵县积极开展系统化试点示范工作,2011年制定了《黄帝陵古柏保护工程试点方案》,对轩辕庙西院古柏进行复壮试验;2015年实施保生柏复壮试验,并在试验成功后推广使用,实现了安全稳妥、有序推进,避免了盲目性、破坏性保护;2023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黄陵成功举行,进一步推动了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
同时,黄陵县还编制了《古柏保护工作方案》《古柏群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实施方案》《重点古树防雷及黄帝陵区域整体防雷设计方案》等17种方案,形成了学术专著1部、科研成果13项、专利6项,这些研究成果对古树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同向发力
创新工作保障体系
古树名木保护关注度高、参与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有力的制度机制。黄陵县坚持党政主导、行业牵头、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组建古树名木保护专班,先后出台多项保护性文件,做到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并投入1100万元,今年预算投资达3169万元,全力守护绿色瑰宝。
今年,黄陵县获批全国首批四个“国家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之一,将持续开展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同时黄陵县还将深挖内涵传承,宣传贯彻《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等法规,深挖“有生命的文物”内涵,讲好“中华文明一万年,黄陵古柏五千年”的传承故事,彰显13万龙乡儿女“人人都是守陵人、个个当好护林人”的使命担当。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黄陵县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把保护古树名木当成焕发葱郁生态底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牢记“保护好古树名木,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殷殷嘱托,交出一份保护古树名木黄陵实践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