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5日
以生态示范为引领 绘就绿美黄龙生态画卷

  通讯员 侯武斌
  黄龙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带,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以其87%的森林覆盖率和92%的林草覆盖率成为陕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之脊”。
  近年来,黄龙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凭借富集的生态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环境优势,聚力培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发展动能,探索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引领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黄龙模式”。
   生态旅游“多元业态群”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快速推进
  黄龙以黄龙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支撑,以树顶漫步、锦绣黄龙、白马滩漂流等景点和偏石、梁家河、圪崂等旅游乡村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格局,2022年被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251.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
  目前,黄龙旅游产品特色突出,形成康养度假、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四大旅游板块。“慢城黄龙”品牌形象初显,树顶漫步获批国家3A级景区,“黄龙香薰”获得国家旅游商品铜奖,“清风宿”“暖山河畔”“风车小镇”等旅游目的地深受游客青睐。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森林康养基地评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垂钓赛事基地位居西北最大、国内第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获得省政府通报表彰。
  聚焦污染防治,全域减污降碳深入推进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黄龙全面完成了县域内燃煤锅炉拆改和燃气锅炉低碳燃烧改造任务,大力提倡并引进生物质锅炉的使用,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023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2天,优良天数率90.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
  “碧水保卫战”提质增效,黄龙加大了重点流域、农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领域的水污染防治,省控洛窑科、大坪断面,出境界子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出境断面水质指数和省控断面水质指数均排名全市第一,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黄龙全面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暂无污染地块;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100%;4家医疗机构均能按要求规范转移医疗危险废物。
   低碳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全面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黄龙始终把绿色生活作为提升品质的关键。目前,县城绿地总面积达184.26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5.4%和40.9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6平方米,形成了“5分钟亲水见绿生活圈”“15分钟踏绿醉氧深度融合休闲圈”的绿色现代健康生活方式。
  为了让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黄龙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绿色环保消费,深入开展中水综合利用和节水节电、节能减排示范创建,在全省率先建成捡垃圾—兑积分—换商品的“垃圾兑换银行”和“爱心超市”。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黄龙的低碳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着力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黄龙也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等殊荣。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下一步,黄龙将立足黄龙风光资源优势,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推进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统筹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清洁供暖、智能电网建设等项目,为黄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低碳零碳能源供给,力争建成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标杆区。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高生态旅游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实施新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工程,构建具有黄龙特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形成“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打造全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示范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城乡空间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市住房结构等各领域绿色升级,提升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率先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全面建成全省城乡绿色低碳升级样板区。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发挥黄龙县“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循环农业、绿色能源、中药材、林业经济、生态旅游等为“两山”转化产业主轴,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黄龙模式,打造形成全省“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