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6日
潜心从教 耐心育人
延安市第一中学教师 高鱼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每当读完这句话,我都在叩问自己:我,成为孩子们的幸运了吗?我,成为学校的光荣了吗?有没有因为我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妥,从而给某个孩子带来了伤害?
  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就会感到深深的担忧和不安。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我希望遇到我能成为学生的幸运。
  非常荣幸今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但我深深地知道,如果以教育家精神和“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国家从来不缺少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如蔡元培、陶行知、于漪等,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们之所以赢得尊敬,就是因为他们把办好教育、做好老师当成了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感人至深,我们究竟要从张老师身上学习什么?在我看来,张桂梅老师身上就闪烁着延安精神的光芒。张桂梅老师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出的“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就很好地阐释了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张老师坚持家访11年,走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10余万公里,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攻坚克难筹建华坪女子高中的艰辛历程,不正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的生动体现吗?
  张桂梅老师结合当地的贫困现状和教育现状,决心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改变当地女孩受教育被长期被漠视的现状,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不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在华坪女子高中的成功案例吗?
  多年来,张桂梅老师为国分忧,心系学生,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同吃、同住。这,难道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真实写照吗?
  学习张桂梅老师,并不是要求我们双肩扛起创办学校的大旗,并不是需要我们像张桂梅老师那样辛劳奔走于大山深处,而是需要我们把对教育的热爱,把对学生的关爱刻在骨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对标模范,寻找差距,深刻反省,身体力行。
  很多时候,我们给学生们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扼杀了他们的天性,挤占了他们的课余时间,剥夺了他们独自成长的权利。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我们可能更乐于享受成绩优异的学生带来的快乐。
  我是一个菊花爱好者,从初春的扦插育苗到深秋菊花盛开,是一个长达半年之久漫长的等待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辛劳的。我时常问自己,对待教育,我是否也拥有一颗静待菊花绽放那样的耐心?
  我还是一个根艺爱好者。在根艺创作者的眼里,这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即便是朽木,在他们的慧眼和巧手之下,依然还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如果你想象力丰富,舍得花费时间和气力,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只要给予它们适当的修剪与雕琢,它们摇身一变会成为一件实用物件或者艺术品。在我心目中,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个等待发现和雕琢打磨的树根。
  或许正是由于这份认知,让后来的我对待教育、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卷教育现状,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当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践行教育家精神,不被急功近利的思想潮流所裹挟,潜心教书育人。面对学生们的焦虑和紧张,我们应当从内心深处关爱、理解、尊重和宽容他们,既做学生的引路人,又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把真情、真心、真爱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面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应当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用智慧破解学生成长难题,用爱心铺就学生成才之路。
  所以,我能坦然接受我的学生考不上985、211,但我一定会因为我的学生不幸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而痛心疾首。
  愿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工作的时候都能记住一句话:我也曾经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
  (记者 樊江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