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隆冬时节绘“丰”景 设施大棚春意浓
  本报讯(记者 李欢 通讯员 杨澍 干轩)大雪节气刚过,寒风凛冽、万物萧条。然而在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的大棚里,却是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行行繁茂的草莓苗绿意葱茏,小巧洁白的花朵点缀其间,部分熟透的果实沉甸甸地垂挂下来。不远处的甜瓜棚内,同样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绿茵茵的叶子间,一颗颗青绿色的甜瓜悬挂在藤蔓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种植户鲍红梅看着大棚里的甜瓜喜上眉梢,对于她来说,这片瓜田既是辛勤付出后的甜蜜回报,也是新一个种植周期的开始。“开春我栽了一棚小瓜,卖得不错,我现在准备栽下一茬,垄起好铺滴管,滴管铺好准备栽,明年二月份左右就可以上市了。”鲍红梅话语中满是期待。
  时下,聂家坪村的智能化大棚越来越多,和传统种植投入大量人力相比,智能化大棚装配了自动通风、自动施药、运输轨道车等多种设备,使得管理大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我们村共有大棚120座、拱棚112座。近两年来,共完成了60座智慧大棚的建设,省时省力又省工,平均每个棚比以前可以提高收入3万元到5万元,全年大棚总收入在300万元左右。”永坪镇聂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聂军祥介绍说,今后,他们会继续引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让村里的大棚产业更上一层楼。
  在延川县永坪镇源流湾村的平菇种植大棚内,种植户赵世军不断往返于菌床与出口之间,将一筐筐新采摘的平菇搬至三轮车上。赵世军的平菇凭借质优价廉的特点,深受永坪镇几家超市的青睐,成了居民餐桌上的“常客”。
  为了保证菌棒中水分充足,促进平菇健康生长,赵世军坚持每日定时洒水,确保棚内湿度适宜,营造利于食用菌发育的良好环境。
  马凤娥也是源流湾村的一位大棚种植能手,经过多年的种植积累,马凤娥已经成为辣椒种植领域的佼佼者,她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富足,更是收获了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我种有2个大棚,一棚西红柿,一棚辣椒,每年收入5万元左右。我已经种了20年,对发展大棚产业非常有信心。”马凤娥说。
  近年来,延川县永坪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主旋律,以“大棚经济”为主导方向,通过土地流转、老旧大棚升级改造、激发民众自主创建等方式,推动全镇温室大棚总量增至目前的646座,拱棚达到1032座,构建起了以聂家坪村为中心,寺村、段家圪塔村、黄家圪塔村为核心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全镇棚栽产业年产值近8000万元,带动574户种植户人均增收4.4万元。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大棚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农产品品质,进一步培育聂家坪奶油草莓、段家圪塔红籽小瓜、黄家圪塔双星美瑞西瓜等当地特色品牌。并依托我镇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力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延川品牌’和‘延安样板’。”延川县永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冯虎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