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短波槽和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出现雨雪降温和大风天气,最低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市区街头,户外劳动者的身影依旧在严寒中忙碌着,一头撑起自己的家庭,一头连接起千家万户,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关爱、更“暖”的保障。
寒潮来袭,户外劳动者的保障要“升温”。
岁月静好,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幸福安康,缘于有人迎寒守候。“速冻”模式来袭,环卫工、交警、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怎样?就餐休息地点是否有所保障?如何给逆寒而行的户外劳动者更“暖”的保障,关切着民生,拷问着民情。市民的日常生活,城市的有序运转,有赖于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奉献坚守,在低温防护、工时津贴等方面,理应得到更贴心的问候、更精准的服务和更实在的回应。
目前,“低温”已被列为新增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从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等方面,做好低温环境工作的职业健康保护。越是天气恶劣,户外劳动者越需要被温柔以待。高寒的环境下,户外劳动者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用具体有力的保障,肯定他们为城市发展付出的辛劳。
酷热严寒,是自然四季赐予的温度和考验;体恤民生,是一座城市该有的温情和担当。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应给予这些劳动者更暖的关怀,让这股暖流与为城市美好生活的拼搏,成为一场双向的“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