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
一脉墨香慰风尘
——读唐诗宋词有感
  曾几何时,季节轮换,悄然陡转,那个曾经的大唐,已被封存;曾几何时,铁马金戈,江山色变,那个曾经的大宋,梦里相逢。时光流转,多少春风秋月,多少渔樵冷暖,多少沧海桑田,皆已成为古今闲话,漠漠风尘。而那册被人们传颂千古的唐诗宋词成了我们追忆尘世种种的唯一,慰藉风尘的点点墨香。
  喜好诗词,痴绝诗词。只因那里有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独特;只因那里有秋池渐涨,秋叶渐黄,秋思一半赋予卿的痴情。在唐诗宋词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春夏秋冬,不一样的起落悲欢。
  行走在唐诗中的春天。我所想到的最多情的春天,都在唐诗里。春未暖,花未开时,迎面走来的是年近花甲的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淡墨轻舞,漫不经心,但早春的小雨、朦胧的春草、多情的诗人缓缓行走于唐诗中。日正暖,春正浓时,绿柳伴桃红款款而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庭外绿柳,帘外海棠,暖风细细,春苔满墙,万物透着鲜活的气息,时光亦是明亮而柔软,这便是唐诗中花呢喃、鸟欢语的暖春,以其独特的多情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
  多情的春始于这美景,但绝不止于这美景。庭院春深里,杜甫踵踵而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依旧,只是国破城荒;林木苍苍,只是千疮百孔。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呼之欲出。姹紫嫣红中,李白携酒而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那十里桃林里有没有人与你风雨同舟?那二十四桥的明月,是否能读懂你的忧与愁?李白的担忧在酒中发酵,穿越千年依旧酒香十里。荒凉古道上,白居易泪眼相望“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山苍苍,春水漾漾,不管是悠悠过客,还是匆匆归人,唯愿你们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
  漫步于唐诗宋词中的夏日,我所想到的最浪漫的夏日,都在唐诗宋词中。春花已散,秋实未至,夏日以它旖旎之姿,携香而来,杨万里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夏日在一池荡漾的碧荷中盛开,让浪漫氤氲在整个夏日里。辛弃疾乐于用稻花香、明月、惊鹊来编织夏日夜空中最诗意的一景。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给我们编绘了最美的江南,最深情的西湖,最别样的夏日。白居易用“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范成大用“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勾勒出最繁忙、最惬意的夏日。
  浪漫的夏日,在唐诗宋词中沉沉睡去又醒来,在平平仄仄中谱写着最美的音律。
  沉醉在宋词里的秋天,我所看到的最美的秋天,都在宋词里。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喜悦,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疏旷,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情致,是“丛菊两开他日泪”的悲凉。秋日的惆怅、秋日的追忆、秋日的风流、秋日的风月,皆在宋词里沉淀成永恒。
  看,倚窗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迎面走来,满地零落的菊花,是她内心的悲愁,当年那个低首嗅青梅的她,当年那个误入藕花深处的她,在社会的动乱、家庭的破败、生活的疏离下,浪漫渐行渐远,成熟悄然而至,坚强缓缓而现,也曾有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也曾有过“载不动,许多愁”的悲凉,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在那一个个秋日里,她用词书写着一生的奇迹与不朽。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正在灯下挥舞着手中的宝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在月光下拉得更长,梦里的那片沙场,梦里的那声号角,让眼前的孤寂之感突增。可怜,满怀家国之志,可叹,未施展的雄才大略,在现实中竟变成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便是宋词中最美的秋日,美在词人的脉脉儿女情长,美在词人的满腔爱国热血,千年的风霜总是无情,却也消磨不了她的动人之姿。
  潜行在唐诗宋词里的冬日。我所能感受到的最深沉的冬日,都在唐诗宋词里。踩着满地的飘雪,走过时光的溪岸,循着冬的韵脚,轻轻地迈进唐诗宋词的门楣,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姿,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深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凛冽逼人的寒气里,柳宗元化身为一个寒江独掉的渔翁。苍茫天宇,皑皑大地,栖鸟不飞,行人绝迹,而他却在孤舟中垂纶而钓,他要钓什么呢?是连遭贬斥之后失落的心,还是无处安放的壮志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旌旗猎猎,马蹄声声,中军帐里,岑参与友人置酒欢呼,生死与共的朋友要衣锦还乡了,这怎能不庆祝呢?忆曾经你在身旁伴我驰骋疆场,如今功成名就终可还乡,这份开心喜悦又岂是萧索、寂寞的边塞能阻挡的,一腔英雄梦点缀着这漠漠塞北,点缀着这万里江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那一剪寒梅穿过依依古道,穿过魏晋玄风,穿过唐风宋水,落在王安石的心里。这位失意的英雄在坎坷的仕途中因梅花的高贵、深沉而守护着自己的至真至诚。冰洁的梅花有着淡淡的幽香,失意的诗人有着自己的风骨。一缕梅魂,流经唐诗宋词,抵达繁华的今世。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渴望成为那一剪轻逸的梅花,在风雪中傲然的绽放,留下不散的梅香。
  往日如烟,来日方长。唐人宋人走过的路,见过的春夏秋冬,感叹过的情思幽怨,隔着最远的时光,仍打动着我们,隔着最远的时光,那一脉墨香仍足以慰风尘。漫步于一句句唐诗中,行走在一句句宋词里,也许,走着走着,云都散了,花都开了,路变长了,时光变缓了。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教师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