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妈妈”与学生交谈
● 学生们朗诵《感谢您》诗歌
调解员提供法律援助
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人做心理疏导 通讯员 井娜 范筱霞 记者 朱佳雨
“真心感谢妇联的姐妹们对我们孩子的帮助,请你们放心,以后我们不出去打工了,就在这里赚钱,一定会照顾好我们的孩子……”近日,在甘泉县妇联办公室,40岁的马娜娜捧着一面写有“情系孩子 大爱无疆”的锦旗走了进来,以此感谢县妇联工作人员对其孩子的关心爱护。
这仅仅是县妇联维权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泉县妇联联合公检法司各部门,创新建立起了联打击、联教育、联沟通、联关爱及开通妇女儿童心理抚慰绿色通道的“四联一通”维权工作机制,为妇女儿童织好“爱心维权网”,用爱与专业撑起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一片蓝天。
1 致力维权当好“娘家人”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吗?”
“我老公长期对我家暴,离婚却又不容易,你们能给我提供点建议和帮助吗?”
…………
夫妻矛盾、家庭关系、维权信访……只要是妇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可以拨打12338妇女热线进行求助或者倾诉。而当妇女群众遭遇家暴时,则可以通过“110家暴报警中心”快速报警,及时得到帮助。
今年5月,白燕来到甘泉县妇联办公室,哭诉她的不幸经历。白燕婚后长期遭受家暴,多次打电话报警,都得到了迅速及时的保护,但是因为未能留存家暴证据,她的丈夫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短暂的平静过后往往是更加剧烈的暴风雨,万般无奈之下,她主动寻求县妇联的帮助。
县妇联接访后,迅速联系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为其提供了专业的维权服务。后来,白燕获法院支持离婚,并获得了相应赔偿,如今她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众多维权诉求中,家庭暴力占到了半数以上,这些会为‘以暴制暴’埋下隐患。我们在采取调解、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与司法机关衔接启动法律保护措施,通过下达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进行约束。”县妇联工作人员说。
“很感谢妇联这些娘家人,是他们让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如今我离婚了,还找到了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今后我一定好好工作和生活。”白燕感激地说。
目前,甘泉县妇联与县公安局共同成立的“110家暴报警中心”已经正常运行两年有余。每当接到妇女遭受家暴的热线电话,镇(街)派出所会第一时间出警到达现场,并与当地妇联干部取得联系,及时为弱势妇女提供法律救助,维护被害妇女合法权益。对于日常排查出的家暴问题,镇(街)派出所负责人、民警、镇村妇联主席、妇联干部及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等组成调解队伍,同步行动,共同处置,有效提升家暴警情处置速度和效果,用法治的力量摁住家暴的“拳头”。
目前,全县全域涉及家庭矛盾纠纷警情每年有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为98%,下发《反家庭暴力告诫书》15份。“110家暴报警中心”和“12338妇女热线”也成为了妇联组织履行维权基本职能的“前沿阵地”,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连心桥梁”。
2 用心营造家的“味道” 13岁的小花(化名)是一名初中生,自幼父母离异,由于父亲经常外出打工,长期无人陪伴,缺乏关爱,加上小花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不服管教,长期的缺少沟通让父女俩的关系越走越远。
了解这一情况后,县妇联及时启动“四联一通”应急机制,迅速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学校、派出所民警及心理咨询师到小花家中走访,现场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并对小花父亲进行训诫,同时将小花列入观护对象,与其父亲、县人民检察院共同签订帮教协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护帮教和心理疏导,小花与父亲的关系有所好转,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小花的故事只是甘泉县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联动机制发挥效用众多的一个案例。近年来,该县法治宣传与犯罪预防工作机制、落实涉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机制的完善,侵权案件线索移送、联合关爱司法救助、化解矛盾纠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以及开展亲职教育讲堂、心理辅导、惩戒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顺利开展,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惩治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县妇联自从2022年起,联合县人民检察院设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岗”,形成了集维权热线接听、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紧急救助、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于一体、三级平台横纵联动的综合维权服务体系。按照“优先办理、特殊保护、人性执法、预防为先”的工作思路,通过妇联干部与检察院干部联合开展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3 倾情呵护撑好“保护伞” “我一定好好反省,奋发进取,以后再也不做违法的事情,我一定说到做到。”小睿(化名)稚嫩的脸庞扬起笑容,哽咽着说出这句话时,县妇联负责人和心理咨询师冯霞倍感欣喜。
今年8月至11月期间,小睿和小辰(化名)两名未成年人,因一时冲动抢夺他人财物,触犯了法律。甘泉县人民检察院案件承办人经过提前介入、阅卷、讯问、社会调查等环节,发现两名涉罪未成年人疑似存在心理问题。
县妇联及时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小睿和小辰开展了3次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学会接纳自我,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从最初的强烈反对、一言不发到敞开心扉,两位当事人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您一定是一位好母亲、好老师,我会永远记得您。经过3次心理疏导,我心里的负能量释放了很多,现在我渴望见到光明。我会积极配合改造,争取早日回家,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最后一次心理疏导时,小辰给心理咨询师写了一封信,真诚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县妇联和检察院共聘的爱自然生命力体系亲子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北师大“新家庭教育先行骨干”、青春期宣讲师、元式催眠治疗师冯霞看到信后热泪盈眶。她立即回信,“孩子,你们就像这经过修剪的植物,依然焕发着生机。只要你们自己不放弃,终有一天会像冉冉升起的朝阳,越来越好,充满希望。”
在法院庭审阶段,冯霞坐在陪审席上,她看到两个少年脸上不再有恐惧和抵触。审判后,她与孩子们拥抱,告诉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去,好好改造,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等着他们。
其间开展的几次心理疏导,县妇联干部全程陪同参与,同时安排家庭教育指导师对两名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评估,对其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督促其父母依法履行监护和家庭教育责任。
目前,县妇联已联合县人民检察院聘用两名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心理指导师,为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疏导30余次,均取得良好效果。
4 以爱之名护佑“苔花”开 “感谢您给我勇气,让我不惧前方风雨;感谢您给我鼓励,让我不再放弃……”甘泉县初级中学的教室里,孩子们饱含深情地朗诵着《感谢您》,这是县妇联在县初级中学开展“苔花房”赋能行动时的一幕。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声音,一句句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话语,表达了浓浓的感激之情,也彰显出新时代少年的蓬勃朝气。“苔花房”赋能行动围绕“我喜 欢 ”“我可以”“我们聊聊吧”三个环节为孩子们进行压力缓解、心理赋能。
目前,县妇联已经吸纳了50余名妇联执委、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爱心志愿者加入“苔花妈妈”队伍,通过一系列兴趣培养、赋能游戏、关爱陪伴活动,及时掌握孩子们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精准传递党、政府和社会的温暖。
参加完“一场特殊的奔跑实验”后,小瑶激动地说:“好习惯真的很重要,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暂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成功,抵达终点之前,谁都可以去努力、去争取。”
身边有爱,心中有光。几次活动后,原本沉默少言的小雅变得开朗了许多。她说:“我喜欢跟‘妈妈们’一起玩游戏,跟她们一起跳兔子舞,一起唱歌,让我觉得放松、快乐。”
“每次来学校,我们每位‘妈妈’‘爸爸’都会给孩子带一支棒棒糖,让她们从心底感受到爱的陪伴、感受到甜蜜,也让她们觉得自己棒棒的。”“苔花妈妈”齐红云说。
正是这些有趣的互动、体验式的游戏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们变得开朗乐观、积极上进。以“苔花房”赋能行动为契机,县妇联不断壮大“苔花妈妈”队伍,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帮扶活动,目前已开展80余次集中活动,服务学生3000余人次,点亮了更多留守困境儿童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