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7日
《成长周刊》3岁啦!愿你我携起手来——
“成”风破浪“长”舵远行
    延安实验小学学生收到《成长周刊》
    ▲ 延安市实验中学老师给学生介绍《成长周刊》
    ▲ 宝塔区桥沟中心小学学生看《成长周刊》
    ▲ 延川县永坪镇第二小学学生看《成长周刊》
  三年前,一颗饱含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开启它向光而生的逐梦旅程。
  时光匆匆,这颗名为《成长周刊》的种子经历了萌芽的懵懂到幼苗的坚韧,在岁月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从2021年12月24日创刊至今,在广大读者朋友们陪伴下,它已走过三载春秋,共出版发行146期,本地原创文章达4000余篇。
  三年时光,《成长周刊》如一位忠实的记录者,用文字定格了无数延安学子的欢笑与感动,见证了他们从天真烂漫到风华正茂的蜕变。“校园在线”里有校园里的朗朗书声,那是梦想启航的号角;“缤纷社团”里有舞台上的灵动舞姿,闪耀着青春活力的光芒;“萌芽秀场”里还有画笔下的斑斓画卷,勾勒出童真未泯的奇思妙想。
  三年时光,《成长周刊》又如一枚珍藏匣子,静静地采撷着时光轴上的每一帧亮色。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成长路上的一块砖石,堆砌起知识的高楼;它的每一次发行,都像一场温暖的陪伴,在孩子们课余时光里,悄声诉说着世界的奇妙与生活的多彩。它见证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羞涩与勇敢,也目睹了“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蓬勃与朝气。
  三年来,是广大师生、家长以及每一位“成长筑梦人”的喜爱与关注,让《成长周刊》的每一期都有了被期待的意义。你们的每一次阅读、每一份反馈,都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它不断前行。未来,《成长周刊》将继续满怀初心,与延安的孩子们一起,“成”风破浪,“长”舵远行!
  《成长周刊》伴我成长
   学生说——让我做更优秀的自己
  在我求知的旅程中,《成长周刊》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这份周刊以其独特的魅力,陪伴着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刚认识《成长周刊》时,我对学习充满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不知道如何平衡学习与兴趣。而《成长周刊》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它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向我展示了学习的乐趣和很多的无限可能。
  周刊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精心为我准备的知识盛宴,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开始尝试投稿,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终于,我写的作文《难忘的植树节》发表了!我满怀激动,老师还在班级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不久后,我还收到了报纸和荣誉卡,真是意料之外啊!
  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用文字表达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成长周刊》同行,做更优秀的自己。  (延安育英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二班 藏婷 指导老师 宋从霞)
   学生说——我的良师益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语文老师的办公室看到了《成长周刊》,便翻看起来。这一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老师见我喜欢就送给我几期。后来,一有新报纸回来,我就去找老师借阅。从此,《成长周刊》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我发现,《成长周刊》上的文章丰富多彩,励志的故事可以激励我勇敢前行;科学知识可以拓宽我的视野;文学佳作可以提升我的语文素养……每次阅读,我似乎都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从中汲取力量。
  很多次,我在阅读《成长周刊》时,同学们都好奇地问我:“这是啥?”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他们。如今,他们和我一样,也成了“《成长周刊》迷”,于是我们便开始轮流阅读借到的报纸。
  我们还经常打趣,看谁的作品能最先刊发。不论结果怎样,我都会继续努力,与《成长周刊》携手同行。希望有一天,大家能通过《成长周刊》认识我。  (延川县永坪镇第二小学六年级四班李毅荣 指导老师 郭敏)
  家长说——我们成长的“摇篮”
  我和女儿都是文学爱好者,平常会利用闲暇时间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每次写完我们也仅限于在家人之间分享交流,自得其乐。
  一次,我和《成长周刊》的编辑聊起了此事,她很热情地推荐我们试试给《成长周刊》投稿,让我们感受一下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再印刷在报纸上的成就感。在她的启发下,我把和女儿在暑假回老家养猫的经历进行了创作,没想到,居然发表了!看着自己发表的作品,我和女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又想,这么好的平台,是不是应该多引导女儿也写一写生活趣事呢?说干就干,有一次去科技馆玩,女儿对“涂鸦墙”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引导她写了一篇《神奇的“涂鸦墙”》。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前段时间我约了几个朋友带孩子一起去登宝塔山,写了一篇《再登宝塔山》,还写了《最美的遇见》《你看过这本书吗》《读书让贫瘠的土地绽放芬芳》等。女儿见了,也紧随我的脚步,写了《他们打腰鼓的样子真帅》《我的超人妈妈》等作品。
  伴随着作品一次次发表,女儿也陆续收到了拥有自己作品的报纸和荣誉卡,这些都让她对自己的写作充满了信心,同时让身边的很多小伙伴羡慕不已。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孩子也开始写起来——《蚕宝宝成长记》《我的太阳能小风车转起来了》《奇妙的社团之旅》《3D打印,让我着迷》《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回顾这三年,《成长周刊》就像我们成长的“摇篮”,带着我们一路向前。
  近期我还发现,《成长周刊》新增了很多栏目,我们发挥的空间更大了。所有这些的背后,都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记者、编辑等,趁此机会,我想对你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未来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成长周刊》,和《成长周刊》一起成长,也真心地祝愿《成长周刊》越办越好!  (延安实验小学四年级十四班吕宜洋家长 李彩艳)
  老师说——并肩前行,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在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的小学语文老师,我目睹了无数孩童从懵懂无知到睿智成熟的蜕变,而在这段漫长且充满意义的旅程中,《成长周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和孩子们成长的路。
  回望《成长周刊》的历程,从初创时的青涩稚嫩,到如今的稳健成熟,它始终秉持着传递知识、弘扬文化的初心,为延安的广大师生搭建起了一座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桥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成长周刊》还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以及特色活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报道,这些报道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极具深度与广度,让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各校的教育成果与发展趋势。
  对我而言,《成长周刊》更是一位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良师益友。在它的陪伴下,我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其融入课堂,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同时,我也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感悟化作文字,投稿给周刊,与同行们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成长周刊》的投稿。他们用心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成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作一篇篇真挚动人的文章。每当看到他们的作品在周刊上绽放光彩,我都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在与《成长周刊》同行的岁月里,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成长周刊》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平台,它连接着老师、学生与社会,让我们在教与学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延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未来,我和我的学生将继续与《成长周刊》并肩前行,共同成长。相信这份周刊会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征途,引领我们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教师 赵延平)
  (本组照片由 记者 樊江江 张鹏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