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8日
宋·两度出知延州的能臣吕惠卿
  吕惠卿,泉州晋江人,进士出身。神宗熙宁十年至元丰三年(1077—1080)、哲宗绍圣三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096—1101),曾两度任鄜延经略使兼知延州,前后达八年之久。在任期间,他建立完善鄜延九将之建制,为宋廷开疆拓土、大力屯耕、增筑堡寨,政绩斐然,对陕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堪称干才能臣。但又以背叛、陷害恩师王安石而被《宋史》列入奸佞之列,一生毁誉参半,可敬又可叹!
  吕惠卿,泉州晋江人,进士出身。熙宁七年(1074)四月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熙宁十年二月,他以资政殿学士第一次出镇延州。元丰元年(1078)五月,他遵照朝廷旨意,根据“将兵职战,城兵职守”“守兵拓边,而尽合诸将于延”的原则,提出鄜延九将的设置方案,得到仁宗皇帝的嘉许。他提出的“置将法”“结队法”也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开来。
  据《元一统志》卷四《延安路·古迹》引吕惠卿所言,其在任期间,还在延州城周边地势最高处增筑英烈、莲花、九州台、燃灯台四堡,以占据制高点。“延之为城,有地足以扦守,而税鞅于此邦者不遑省,故夏人常作扰。熙宁十年来帅延,因时游观,南上嘉陵,北(登)九州台,西北猎于伏虎、龙头山,东阅武于武家平,皆极高深之会。度工传式,建四堡:曰英烈,曰莲花,曰九州台,曰燃灯台。英烈以庙名,莲花以形名,九州、燃灯台以山名。其建之所在,则予所谓敌得之足以时吾动息,而我得之足以扦吾城者。且延之五城,惟西州之南为终不可守,即其已具之器物而均之四堡,付所守之人耳,因四城之余众而分隶焉。既以其事上闻,故书以刻之石。”四堡的修筑使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延州城固若金汤。
  绍圣三年(1096)九月,吕惠卿以观文殿学士二度出任鄜延经略使、延州知州,此时正值哲宗大举拓边之时。他上任仅五十多天,就组织了十四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西夏集结五十万大军分路围攻鄜延,东路兵临清涧城,中路包围塞门寨、龙安寨、金明寨,西路由顺宁寨进入保安军,通过安远寨进兵至延州城五十里处。吕惠卿得到来自汴京的大军驰援,宋军二十二个军,兵分十一路拒敌获胜。绍圣四年(1097),他又遣兵抢修乌延口、浮图寨以及威戎、威羌两城,控制了无定河、大理河的广大区域。
  元符元年(1098),吕惠卿分别派第六将筑米脂寨,第二将、第四将筑开光寨,第三将、第五将筑那娘寨,三年间共进筑城寨九座,使鄜延、麟府连成一片。元符二年(1099)二月,又建议新筑绥州暖泉寨,“于是秦晋始合,寇不得至麟府矣”。三月,上奏朝廷:“德靖寨西南旧金汤寨地形险固,三面各有天涧、洛河川水泉,可以修充守御城寨,与环庆路声势相接。”五月,旧金汤城下增筑的金汤新寨竣工。两城寨的修筑进一步保障了延州与庆州交通孔道的畅通。
  经过绍圣、元符年间的大举拓边,宋军防线深入夏境百余里。元符二年十一月,吕惠卿建议朝廷,“以鄜延戍兵一百一指挥中的五十指挥建立绥德军,并将元系第二将、第四将所管暖泉、米脂、开光、义合、怀宁、克戎、临夏、绥平寨、青涧城、永宁关、白草、顺安寨并隶本军管辖,以两将主簿为曹官,添置通判官各一员,改知城充知军,从朝廷选官。”至此,绥德城升为了州一级建置,以适应边境形势发展的需要。吕惠卿以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移任镇南节度使。崇宁五年(1106)以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致仕退休。谢世后,赠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