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洁和孩子们在一起(资料照片) 时隔半年多,刘洁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小佳欣时的情景:“孩子低着头,怯生生的,显得很无助。”结队关爱帮扶后,刘洁从生活和精神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小佳欣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我想做一束光,用爱温暖孩子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这是刘洁坚持做“爱心妈妈”的初衷。
“母亲把善良传递给了我”
刘洁是黄龙县瓦子街人,成年后结婚嫁到了宜川,并在宜川县城长期定居生活。“我的妈妈是一名拥军模范,在我小的时候,她就经常给战士们送鞋垫等,是个热心肠。”母亲的乐于助人给刘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她。
“我们家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比较富足的家庭,每当家里蒸了白面馍,母亲都要让我送给同村生活困难的老人。”刘洁告诉记者,受母亲的影响,自己成年后也一直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地做公益事业,把母亲的这份热心传递下去。
“对我来说,做公益是很顺其而然的事情,一开始我一个人在做,后来朋友们知道后就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做,众人拾柴火焰高。”后来,刘洁和朋友们在宜川县组建了红色力量志愿队,上门帮助困难老人,关爱留守儿童,赠送爱心物资,给敬老院老人包饺子……活跃在宜川的大街小巷。
最令刘洁欣慰的是,在她的影响下,16岁的儿子也很乐于助人。“他会用自己攒下的压岁钱去关爱环卫工人,把自己的衣物送给有需要的同学,学习之余还会和我一起我做公益。”在刘洁看来,母亲把善良传递给了自己,自己也把善良传递给了孩子,这就是爱的传递。
“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
今年5月,宜川县妇联组织成立了“壶口情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刘洁主动申请加入,并成为志愿服务队队长。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刘洁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结对关爱帮扶对象小佳欣。
“佳欣,你想要什么礼物呀?”刘洁蹲下身关心地问道。
“我想要一个妈妈。”小佳欣的回答让刘洁心里咯噔一下,顿生疼惜。
“当时大家问到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时,很多孩子说的都是生活、学习上要用的物品,只有佳欣说‘想要一个妈妈’。”刘洁含着眼泪一把搂住了小佳欣,坚定地对她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
初次见到小佳欣时,孩子的胆怯、拘谨深深触动了刘洁。在与身边人了解后得知,小佳欣父母离异,爸爸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小学后就一直住在公寓,只有寒暑假才会回老家和爷爷奶奶团聚。
“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独立生活,内心该是多么孤独、无助。”提到小佳欣,刘洁满是心疼。自结队关爱帮扶开始后,小佳欣有了“爱心妈妈”,刘洁也有了贴心的“小棉袄”。
因工作关系,刘洁经常去小佳欣所在的学校给孩子们送餐。一有机会,她就给小佳欣梳头发、扎辫子,还会给她买各种学习、生活用品。
为了有更多相处机会,每到周末,刘洁就把小佳欣接到家里,给她洗澡、吹头发、擦护肤乳,一起做手工、读绘本、做作业……“我还会买好礼物送到佳欣住的公寓,让她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刘洁说。
“让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刘洁的爱,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小佳欣的生活。
“现在的佳欣变得乐观、开朗、自信,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家庭。如果我忙,我儿子也会带着小佳欣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像哥哥照顾妹妹一样,相处得很融洽、很有爱。”刘洁说。
对于像小佳欣一样的困境儿童,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抚慰。相处过程中,刘洁经常会鼓励、表扬小佳欣,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聆听孩子的心事。除了小佳欣,刘洁还结队关爱其他两名困境儿童,让刘洁感动的是,当得知自己要去看望其他宝贝时,小佳欣还从自己平时阅读的课外书中挑选了一本最喜欢的书送给弟弟,还和他一起阅读、分享读书的快乐。
刘洁希望通过这一段特殊的缘分,能让小佳欣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将来也成为一个有爱的人。“我们大家很爱你,你的爸爸妈妈和其他家人也很爱你。”除了尽力弥补小佳欣缺失的爱,刘洁也会和她深入谈心交流,尤其是坚定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她,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向善的种子,让她成长为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女孩。
坚持做公益事业多年,刘洁觉得自己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人,因为所从事的工作和孩子们接触比较多,孩子们都叫她“阳光妈妈”。“爱与被爱是相互的,我们在彼此传递着温暖。”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刘洁也被满满的爱意包围着、滋养着,内心愈发丰盈。
目前,宜川县“壶口情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已经有40余名“爱心妈妈”结队关爱帮扶着当地的困境儿童。作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刘洁坦言,公益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努力,“希望能有更多爱心力量汇聚到‘爱心妈妈’队伍中来,帮助更多深陷困境的儿童,共同努力照亮孩子们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