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1日
宋·鄜州知州杨文广
  杨文广,字仲容,北宋名将杨业嫡孙,延昭(杨六郎)之幼子。大中祥符七年(1014),杨延昭卒于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县东)任上,文广与其兄俱受恩荫,录用为三班借职、三班奉职之类的从九品武官。
  庆历三年(1043)秋,陕西南部张海、郭邈山率饥民揭竿而起,转战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等地,杨文广随左班殿直曹元诘在围剿张海之战中立功,晋升为正九品殿直:“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庆历五年(1045)正月,范仲淹因参与“庆历新政”,受到朝内保守派谗言排抵,降职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范仲淹为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在此期间,范仲淹与杨文广谋面并有过深入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惊奇,将其置于麾下。杨文广以范仲淹的赏识举荐而得重用,皇祐四年(1052),任德顺军(驻今
  宁夏隆德县)知军。
  嘉祐四年(1059)九月,狄青抽调鄜延、环庆、泾原三路精兵征讨广西侬智高叛乱,杨文广随军出征并建立功业,先后任广西钤辖、宜州(治于今广西宜山)、邕州(广西南宁)知州。沈括之祖沈遘《西京左藏库副使杨文广可供备库使制》载:“以尔文广,材武忠勇,更事有劳,故今以尔总一道之兵,戍于邕管。又升尔于诸使之正,以重其行。尔其祗听朕命,戒疆事,习军计,使南徼无警,而朕为知人,则时乃之功矣。”英宗治平初(1064),杨文广回陕,先任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不久再升转兴州(今陕西略阳)防御使,朝廷“议宿卫将,英宗曰:‘文 广,名将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治平末出任秦凤副都总管,统辖今陕西西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及南部的军马。
  熙宁元年(1068)初,西夏屡次侵扰西线秦凤路,神宗遣宿将韩琦知永兴军,经略陕西。五月,韩琦命秦凤副总管杨文广前往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大约一百八十里处修筑筚篥城,与古渭州城(今甘肃平凉)形成掎角之势,巩固西路防线。由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西夏军都会出兵阻挠破坏,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策略,声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引诱西夏军队前往,杨文广则率部急奔筚篥日夜抢筑,部署防务。“迟明,敌骑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遗书曰:‘当白国主,以数万精骑逐汝。’文广遣将袭之,斩获甚众。或问其故,文广曰:‘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七月竣工,神宗赐名甘谷城并“诏书褒谕,赐袭衣带马”。此后不久,杨文广徙任泾州(今甘肃泾川)知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知军。大约熙宁二年(1069)初,杨文广徙任鄜州知州,一年后移防河北,任侍卫步军都虞候、定州路(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副都总管,回到了当年祖父和父亲效命的抗辽一线。
  熙宁七年(1074)三月,沉寂三十年的辽宋边境又起争端,辽国遣使臣到宋廷争索河东地界,年逾七十的杨文广雄心勃发,向朝廷献上破敌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当年十一月,尚未得到朝廷回复,杨文广便溘然长逝,朝廷念其功,追赠为同州观察使:“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候杨文广卒,赠同州观察使。文广时献阵图及取幽燕状未报也。”鄜州杨氏的最后一抹余晖就此谢幕。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