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2日
陈晓波:把论文写在乡间 用成果助农增收
记者 任琦 通讯员 陈鹏飞
  当晨曦破晓,冬日的阳光穿过云层轻拂大地时,富县蔬菜技术推广与营销服务中心主任陈晓波忙碌的一天便开始了。
  “黄瓜总体长势很不错,底下变黄的老叶要及时摘除,不然消耗养分。遇到连续阴天,大棚棉被要早接晚盖促进黄瓜光合作用……”在富县茶坊街道种植户贺国光的大棚里,陈晓波一边认真查看黄瓜生长情况,一边详细向贺国光讲授大棚冬季管护技术。
  随着日头高升,冬日阳光为大棚内的勃勃绿色晕染了一层光晕,让一条条垂坠的黄瓜更惹人喜爱。“我喜欢待在大棚里,看这些绿油油的瓜菜成长,和菜农一起探讨怎么让它们长得更好、卖得更旺。”陈晓波说。
  陈晓波生长在农村,毕业于农校,工作在农口,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工作30余年,他始终坚持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蹲在田间地头,走进大棚菜园,给农民普及蔬菜种植管护知识技术,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为推动富县蔬菜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加收入、促推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针对富县设施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更新慢,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低,菜农劳动强度大,设施蔬菜品种单一等问题,陈晓波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助力茶坊街道黄甫店、榆林桥,张村驿镇峁头、驿镇园等村的设施农业进行改造提升,引进推广了“九五”式日光温室棚型,助力大棚种植提档升级。
  “这个棚宽度是9米,高度是5米,棚内空间大,再加上我们推广了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轨道车、运输车,还有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等,极大降低了菜农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大棚种植的产量和效益。”陈晓波介绍道。
  为解决设施农业品种单一问题,在番茄、黄瓜等常规品种的基础上,陈晓波又带着大家引进了草莓、蓝莓、西甜瓜、大樱桃等15个国内外新优特品种,丰富了富县大棚种植品种,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丰盈了市民的“菜篮子”。新优特品种的引进,使富县的日光温室棚均效益由建设初期的3000~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4万元~6万元,拱棚从1000多元提高到1万多元。目前,富县蔬菜面积达3.78万亩,产量11.37万吨,产值4.57亿元。
  蔬菜生产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含量的短平快产业,群众接受和掌握技术有一个过程。对此,陈晓波带着工作人员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现场会等形式,改变了广大菜农对蔬菜生产的认识,助力富县设施蔬菜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
  “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会种,产量也上不去,后来晓波经常来给我们指导,在不断学习摸索中,如今我们大棚的产量都上去了,一棚比刚开始的时候能多卖好几万元。”贺国光说。
  “没那么多想头,咱自己就是农村娃,农民生活的苦和累我知道,能多干一点儿让大伙儿多挣钱,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的工作就没白干。”陈晓波说。
  多年来,陈晓波积极钻研,提出多项创新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和实用先进技术,针对“温室土壤退化”“根结线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等严重影响设施蔬菜产量和效益的疑难问题,他带头钻研攻关,有效解决了5项技术难题,切实为广大菜农挽回了经济损失。陈晓波个人也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省蚕桑园艺系统先进个人”、延安市“最美奋斗者”、延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荣誉。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所以我不仅要把论文写在纸上,更要写在田间地头,写在广大菜农的心坎上,帮助大棚种植户切切实实解决生产困难,实实在在增加收入、过好光景。”陈晓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