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6日
土地“入托”粮丰收 农民省心又“添金”
— 黄龙县土地社会化托管服务工作纪实
  通讯员 刘小燕
  “去年玉米单产全市第一,今年测产前,心里有没有底?”
  “投入了一年的心血,大家知道产量不会差,但没想到这么好!”
  在2024年延安市玉米生产实地测产评估工作中,黄龙县三岔镇孟家山村的百亩攻关田,亩产达1213公斤,比前一年增加了93公斤,位居全市第一,现场的人都为之高兴不已。
  有限的土地上,产出了更多粮。这一数据不仅再次刷新了延安市玉米单产纪录,也为黄龙粮食再丰收交上了一张高质量答卷。
  一个“再”字,重千钧。作为典型的农业县,2022年以来,黄龙县通过探索开展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时代课题有了新答案。但,怎么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粮?如何进一步帮助农户节本增效,把土地增值效益更多地留给农民,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衔接?黄龙县进行了更多的探索。
    ● 崾崄乡农事服务中心
    ● 崾崄乡托管户玉米喜获丰收
    ● 市农业农村局对黄龙县2024年玉米产量进行测产评估

   土地托给“田保姆”“抱团”种粮又增收
  土地托管后,效果如何?
  种地更省心、收益有保障,是界头庙镇界头庙村村民龚长青“入托”后最直观的感受。
  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托管了150亩玉米,亩产量比前一年高,总产量大概有20万斤,除去基本农资和托管服务费,大概能收入12万元。
  “再加上合作社给的分红和我在合作社当农机手挣的钱,一年下来还能额外收入7万元左右,总体还不错。”龚长青笑呵呵地说。
  龚长青所在的界头庙村,在2022年黄龙县以界头庙镇为试点探索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时,就整村“入托”了由党支部引领组建的黄龙县坤塬农机合作社。
  去年秋收,全村集中托管的1.6万亩玉米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600斤左右。而合作社通过托管全镇2万亩玉米,更是获得了38万元的纯收入。
  从过去种粮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到如今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批涌现,在黄龙县,土地托管已成趋势,且成效明显,大家抱团种粮,丰收更增收。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规模化、集约化种粮的甜头,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黄龙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开始了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赶在2024年秋收到来之前,崾崄乡农事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
  引擎轰鸣的玉米烘干厂、宽敞明亮的农资仓储区、功能各异的农机装备……这个现代化的农业服务“综合体”,让笔者眼前一亮。
  崾崄乡主任科员王向龙向笔者介绍道:“我们在原联合社的基础上,将全乡所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粮大户、农资经营户聚集起来,成立了乡党委直属的联合社党支部,并在上级农业等相关部门支持下整合各类政策资金,新建了这个占地面积13.4亩的农事服务中心,中心由联合社党支部随社入驻统一运营管理,服务全乡玉米产业。”
  与以往提供单一“耕种防收”的社会化服务不同的是,农事服务中心建立了农资供应、机械作业、新品种实验推广、技术指导培训、病虫害防治、收割销售“六统一”的全环节社会化服务模式。从生产前端到末端,整个过程农民都不用操心,真正实现了“一站式”解决所有种地难题。
  “根据业务环节,我们重新推出了全程托管和部分托管套餐,从各村精选能人大户、党员干部为托管员,托管员拿着套餐跑农户、做动员。”截至目前,中心已销售玉米1万吨,预计可销售1.2万吨。农事服务中心理事长王飞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已经初步拿到2025年全乡1.5万亩托管任务,如果顺利完成计划,全年运营流水将达到4000万元。”
  玉米单产大提升 科技赋能好“丰”景
  种地的事情有了着落。
  但,怎么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粮?
  围绕这一目标,黄龙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玉米单产提升“1+百千万”行动,并在2023年、2024年连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高产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粮”方?
  走进三岔镇惠泽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院,笔者看到360液压调幅犁、动力驱动耙、气吸种肥一体精量播种机等农机一个个排列开来,整齐又威风。
  农机到底好不好,使用过的农民最有发言权。
  “以前一亩地一般种3000~4000株玉米苗,现在用的这个机器一亩地能种4500~5000株。苗种得多了,产量自然有了基础保障。”三岔种粮大户王小兵表示,和以往的播种机相比,气吸种肥一体精量播种机配备了先进的排种装置,播种精度高、出苗率高,能保证株距均匀、播深一致,能够为密植玉米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
  种植密度增加了,水肥跟不上,单产提升也难以实现。
  近年来,三岔镇通过开展专用缓释肥、三层施肥、一喷多效等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比较试验,探索出了配比更加合理、更适合三岔玉米生长的肥料,解决了玉米肥料利用率不高和后期脱肥的问题。
  有了新“配方”,新的操作技术也不能掉队。
  “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大,喷药难度大,发生病虫害人工防治的困难较大。”三岔镇二级主任科员李志宏告诉笔者,“通过开展‘一喷多促’,利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达到防病治虫、促壮苗稳长、促灌浆鼓粒、促单产提高等多重功效,让玉米在生长期间‘吃饱喝足’,稳产、增产就有了保障。”
  “减损,也是增产。”三岔镇惠泽林合作社理事长张根亮表示,“机收减损,是保证粮食由‘丰产在田’到‘丰收在手’的关键环节,去年我们使用了新型的收割机,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收割80多亩玉米,效率很高,而且损失率只有1.2%左右,大大减少了损耗,提升了粮食产量,为全力保障玉米颗粒归仓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龙县11.93万亩玉米喜获丰收,预计产量7.49万吨。丰产的背后,正是黄龙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断向土地要粮,向科技要粮的成果。
  “去年我们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食生产‘五良协同’,在总结上年度玉米单产提升‘1+百千万’行动经验的基础上,优化集成‘5335’、‘两优四改一喷一延’技术,推动标准化成熟技术落地落细,真实体现科技增粮成效,实现了玉米单产大面积均衡增产。”县农技站站长刘宇峰说。
   土地托管“新路径” 农民“甩手”又“添金”
  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的推行,归根结底是要体现在农民受益上。
  在探索建设农事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崾崄乡就将“如何进一步帮助农户节本增效”作为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保证托管的农户每亩地保底收益1500斤,其余风险由中心承担。”崾崄乡主任科员王向龙表示,通过“保底式”的托管,优先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与抗风险能力,这笔账农民都算得过来,托管土地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其次,过去农户将土地托管后,还需自行购买农资,市场农资种类多、价格贵、质量参差不齐,现在农户可以直接到中心选购农资,再由中心统一采购,享受团购优惠价格。王向龙告诉笔者,目前,中心已与农资供应省级代理达成合作意向,既能保证供应,又能保证高质量。
  同时,中心建成后,农民在玉米购销、秸秆回收上的“心病”,也得到了解决。
  “玉米从地里收割后就直接拉回中心过秤、付款,一气呵成,十来分钟就能拿到钱,再也不用等收购商上门收购了。”让伍姓村村民王占华更为惊喜的是,过去玉米秸秆回收,每亩地他需要支出25元,现在秸秆直接由中心回收处理,每亩地他还能额外再收入10元。
  除了做好全环节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户节本增效以外,怎么样把土地增值效益更多地留给农民?
  聚焦这一问题,农事服务中心先后考察礼泉、长安、三原、陈仓、岐山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讨论研究,最终根据投资、投入和风险承担量,兼顾各方利益,探索建立了权责对等、多方受益的分配机制。
  据农事服务中心理事长王飞介绍,中心收益分为四部分:一方面按照政策性固定资产投资量,每年给各村固定分红10%;另一方面联合社运营分红75%(其中:25%留存联合社作为发展积累,13%作为托管员业务分红,7%激励奖励村集体和托管员,55%由分社分红);此外,村集体再以每年完成托管任务总量占比分红10%;同时,农户以托管面积的占比分红5%。
  “我们将所有的增值效益和节省的成本都牢牢集中在农事服务中心,通过这一利益分配机制,最大程度实现了农民、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方合作共赢,而农户在享受‘保底托管’的同时,还能再享受两次分红收益,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崾崄乡副乡长王洋说。
  崾崄乡农事服务中心的探索建设,不仅带动了全乡玉米产业驶上从土地到农户全面抱团的集约化、从前端到末端全面联结的链条化、从生产到经营精准分工的专业化的新赛道,也标志着黄龙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迈上了新台阶。
  截至目前,黄龙县已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83家,全县托管面积达8万亩,覆盖农户2638户,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区社会化托管服务面积达5.4万亩。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希望的田野,年年生发,季季接续。未来,黄龙农民与土地的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