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屈丽娜 主持人胡琛:聆听作家故事,感受文学力量。本期邀请到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延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川县文联主席屈丽娜。屈丽娜的作品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芒种》《草堂》《诗潮》等刊物。荣获2017年《诗选刊》首届“仙女湖”全国爱情诗大赛佳作奖、2015年《延河》诗歌榜最受读者欢迎奖、2011年《三秦都市报·陕北特刊》“长庆好汉坡”杯征文大赛诗歌类二等奖等奖项。2011年至今,随笔《洛川面花》连年被录入陕西省中考B卷阅读理解副题模拟试题。诗歌作品入选《中国最佳诗歌》《新世纪诗典》《泛粤东短诗经典》等选刊。著有诗集《浮生纪》。延安市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政协洛川县第九届、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胡琛:屈老师,可以和我们聊聊,您是怎么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的吗?
屈丽娜:我出生在一个八口之家温暖的大家庭里,家中有我的父亲母亲和我们姊妹六个,我排行老五,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自小我被哥哥姐姐们关爱和照顾着,许多童年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我一直觉得我的童年是特别幸福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幸福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的父亲一生钟爱读书和学习。一个棕色皮箱里整整齐齐地放满了他的一本本32开红色塑料封皮学习笔记,笔记内容有毛泽东语录等,笔记本上的黑蓝色钢笔字字迹清楚、干净整洁。记忆中,我的两个哥哥都特别喜欢阅读,他们翻阅最多的是绘画、连环画之类的小人书。我二哥因为晚上读小说不睡觉,影响了学习,最后参军去了云南。我的大哥和二哥不时有作品在《三秦都市报》《女友》等报刊上发表。
小时候我父亲在外地工作,我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姊妹六个在村里居住。每到夜晚,我们在低矮的黄土炕墙上点着煤油灯,母亲坐在炕沿边上,我们姊妹六个有的坐在炕上,有的站在地上,我们围着煤油灯,看着她用手搓着麻绳,或者听着她纳鞋底的声音,一起玩耍、看书、写作业,我们小小的心脏跟着忽明忽暗煤油灯火焰跳动。这些生活片段都是我美好童年的时光碎片,每当想起,我的心底都会倍觉温暖,也成为我刚开始写作的一些基本内容和对象。
记得我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韩益民刚从北京大学进修回来,他爱好读书和写作,浑身上下散发着文艺青年的活力和朝气,我们班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他调动了我们班很多同学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许多对语文没兴趣不爱上语文课的同学开始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一进教室,就给我们讲起了文学,他普通话标准,出口成章,讲得最多的就是诗歌和小说,全班同学瞬时变得鸦雀无声,十分享受地沉浸在他的课堂。他不光给我们讲起课堂以外的中国文学,也会给我们讲外国文学。我至今记得韩老师在教室里一边前后走动,一边双手把课本卷成了竖立的长筒状,背诵着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那时我们都不懂什么是诗歌,不懂什么是文学,听了韩老师的课,我们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诗歌,还有这么美好的文学。
每周的作文课后,韩老师都会给我们每个人布置一篇作文。在高中这个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上,那时我觉得迷茫和彷徨,就写了一篇《人生》的作文,作文内容是我的一些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到了第二周上作文课的时候,韩老师就把我那篇作文在全班当成范文在课堂上诵读,其他内容我都已经忘记了,最后一句我现在还记得是“人生啊,人生,我一生要把你进行探索和追求”。这以后,还有几次我写的作文,也被韩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进行诵读。我喜欢上语文课,喜欢文学,喜欢小说、散文和诗歌。课余时间,我偷偷写散文、诗歌和小说,当然我是不敢让韩老师和同学们看见,都是在课下偷偷地写。可惜这样的状态十分短暂,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有天给我们上语文课的不再是韩老师,而是换成了其他老师。换了语文老师后,我们的语文课再次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对上语文课不再期待,也都没有什么兴趣。
多年以后听其他同学说,那时韩老师放弃了教学,在下海经商的热潮中去了南方创业。不经意间,韩老师已成了我们人生中的文学启蒙老师和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我没有想到,可能韩老师也没有想到,我因为受了他的影响和文学熏陶,后来会成为一个勤奋努力的文学爱好者。
写作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啥时候我有感觉,啥时候我就用笔在纸上写。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外地上班,在那里我写得最多的是诗歌和小说,写作的体裁基本都是朦胧诗、散文和小说之类。1998年10月,因为工作调动,搬家时那些零碎的写作纸张都被弄丢了。
我觉得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我和我心灵之间的对话,也是我心灵排解的一个出口。2012年6月,我们去商洛市商南县开展文艺采风,夜晚和商南县文联工作人员一起在商南县文化广场散步时,商南县文联《金丝峡》文学内刊编辑周老师问我为什么开始写作,我说我常常也在想这个问题,我认为写作是我心灵排解的一个出口,他也表示极度赞同。
胡琛:您的作品整体的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屈丽娜:2005年开始,我上网时无意间看到新浪网站和搜狐网站,随便点开了搜狐网,看见“博客”二字,当时感觉特别新鲜,好奇为什么叫博客,博客都有什么功能。按照博客菜单的分类点击,看到了马未都等文化学者的名字,他们都注册了博客在不停地发表文章,我觉得好玩,心想我也可以注册一个博客,便很快注册了一个博客,开始了我的网上文学创作。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我想写就写,反正又不收费,觉得既方便又好玩,特别是文字和图片都能随便发布和修改。在不断的学习中,不停地更新博客日志,我觉得既充实,又有成就感。特别是遇到好的文章还可以进行收藏,特别优秀的作品会被博客圈管理员“加精”,分类进行推荐。
通过写博客,对我的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分类、存档,对不满意的作品进行修改、删除。坐在电脑跟前的方寸之地,就能抵达脚步到达不了的远方。博客圈里有很多素未谋面但却见字如面的师友,阅读他们的文章也是我不断学习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对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进行文档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向《延安日报》等报纸杂志进行投稿。
开始我在搜狐网写博客,后来发现很多师友在新浪网写博客,了解到新浪博客的功能更加强大,写作更加方便,我便启用博客的“一键搬家”功能把搜狐博客搬在新浪博客安了“新家”。在新浪博客里,我认识了更多全国各地的师友,现在,很多人坚持写作都成了大作家、大诗人,出版了他们的作品辑,文学创作不仅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每当自己的文字见报,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无以言表。不断地写,不断地投稿,随着我的名字不断见报,一些人虽然不认识我,但都知道我的名字,有些相互打听洛川县是不是有个写东西的叫屈丽娜等等。我一到延安或西安,有些文友知道了,还主动约我见面。有一次,有个忘年交女文友,她比我年长20多岁,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打听到我的居住地址和电话,她给我打电话说她常读我在《延安日报》发表的散文,她也爱好文学,说要是我到了延安,让我联系她。为了不让她失望,有次在延安编辑出版《果乡风》文学内刊的时候,我抽空联系了她,去了她的家里,她跟我一见如故,谈起不少文学话题和我们熟悉的作家。临走时她送我一本她自己印制的没有书号的个人诗歌散文作品集,全书封面封底都是彩色印刷,内文是黑白印刷。
我在《延安日报》“冷暖人生”栏目发表了不少文章。直至有一天,我开始给《延安日报》“杨家岭”文艺副刊投稿,稿件很快得以发表。这篇文章的发表意味着我的写作水平从普通写作向文学写作的一个转变,我的写作更具有文学性,更具有文学价值。文艺副刊刊发的文章对作者的要求更高,需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写作水平,文章要有文学性,一般基础的投稿作者,稿件确实很难在文艺副刊发表。原《延安日报》社总编辑张春生在QQ上鼓励我,说我要好好写,说不定我哪天写着写着就写出去了呢。
胡琛:那您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屈丽娜:灵感当然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特别是诗歌这一文学题材,更是对生活现象和本质的所感所思,是对生活和生命本质的体验和感受,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诗歌更接近于灵魂和生命。
比如,在出门的路上,你遇见一个人,这个人突然让你感觉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根源在哪里,你心底深处到底想怎么样,这就是你写作的素材,但是怎么用语言表达,如果直接描述,那就仅仅成了分行文字,那不是诗歌,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你想把这种体验这种感觉写出来,但是你不敢写,并不是你不想写,接着你就在思考,满脑子都是这件事,硬想,硬憋,还是憋不出一句诗来。就这样,还是没有写,不好写,写不出来,只能放弃。因为你没有体验和感悟,即使有,但就是无法表达,也就没有灵感。
但是,在回家路上,你突然看见一条瘦骨嶙峋的流浪狗,它躲着人,你想到了冬天,你想到了它无处觅食无处可去,于是你联想到了你自己,你的心无处着落,你的心境和流浪狗一样无处为家。你没有硬着头皮想,也没有花多少时间,就以流浪狗作为意象,毫不费力就写出一首诗。嗨,你的创作灵感来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灵感是因为你有了体验、感受,或者感觉。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体验、感受,或者感觉,你就不会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