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8日
冬日温室“丰”景迷人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薛春梅
  隆冬季节,寒意正浓。志丹县部分村组的蔬果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片绿意盎然,棚内各类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在丰富市民冬季菜篮子的同时,实现“冬闲不闲”,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走进志丹县侯市便民服务中心寺台村的集体温室大棚里,红绿交错的西红柿如同璀璨的宝石般点缀在翠绿的藤蔓之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绘成了一幅令人沉醉的冬日“丰”景。
  “为促进增收,今年我们引进的新品种有普罗旺斯西红柿、西瓜、小瓜,目前的长势都很好。”该村党支部书记贺军笑着说,他们打包成礼盒的形式售卖,为集体经济增加了更多的收入。
  寺台村是侯市便民服务中心典型的川道村,发展棚栽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今年以来,该村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设施棚栽业,种植大棚蔬菜、瓜果等,不仅为乡村田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为当地群众铺设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为进一步提高棚栽业收入,该村把棚栽技术培训作为重要抓手,邀请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引导村民掌握种植技巧,助力农业产业实现增产增收。
  贺军介绍道:“在2024新品种种植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蔬菜水果的着色、口感、产量和品质。同时,我们还要增加销售渠道,多样化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
  据了解,侯市便民服务中心共建设蔬菜水果大棚5个,主要种植西红柿、西瓜、小甜瓜等,均属于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并整合资源统一销售。2024年大棚种植总面积达8亩,除带动周边142户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之外,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左右。
  同样,在蔬菜大棚忙碌的还有杏河镇沙湾行政村村民薛怀玲,她是当地出了名的大棚种植户。近年来,她把种植大棚蔬菜作为主要产业来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走进薛怀玲的温室大棚,一个个西红柿长势喜人,新鲜西红柿的香味儿扑鼻而来,薛怀玲正忙得不亦乐乎。
  “这都是第二茬了,第一棚已经卖完了,这棚也已经开始卖了,目前效益还是挺好的。”薛怀玲说。
  据了解,近年来志丹县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抓手,先后引进西甜瓜、黄瓜、番茄、辣椒、草莓等新品种30多个,经过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13个。截至2024年年底,全县弓棚累计达426座,日光温室大棚累计达568座,蔬菜总面积达2.18万亩,总产达5.6万吨,实现产值3.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