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家天 通讯员 高亚蓉 张亚宁
2024年,我市坚持把园区发展作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举措,各县(市、区)多维度发力,以创新为笔、以提质为墨,通过做强项目质态、提升产业能级、优化发展环境等,将高水平园区建设当作强劲引擎,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座座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厂房内传来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行走在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创新发展的脉动随处可见。
在延安奇点益方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师傅们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将电池散件精准组装成一台台储能柜,随后打包装车,发往四川、内蒙古等地。
延安奇点益方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缑广文介绍说:“我们公司研发的eBlock储能柜,拥有418度大容量电能存储能力,主要由pack、pcs逆变器以及水冷机组三大核心部件构成。目前,这款产品在工商业和源网侧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旺盛,出货量持续攀升。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在明年进军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作为一家专注于生产、销售电化学储能装备成套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延安奇点益方能源有限公司凭借电力高效存储和变换技术,融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研究,有力地推动了能源结构的变革,大幅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占比。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投运400多个项目。
如今,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发展成果显著。目前已入驻企业28家,其中生产制造企业10家。园区累计实现产值32亿元,利税1.1亿元,为当地创造了300余个就业岗位,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延安各县(市、区)也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全力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走进位于子长市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基地的子长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总控室,工作人员正紧盯着视频监控屏幕,全神贯注地对各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认真检测,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度各车间的工作。当接到巡检压力表通知后,焚烧车间的工人迅速到达第一现场,仔细查看温度,并根据整体运行温度对焚汽缸进行精准调整。仅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车间生产工作便迅速恢复正常,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延安鑫和工贸有限公司子长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是目前延安唯一一家拥有集焚烧、物化、稳定/固化、安全填埋为一体的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的企业。“我们这里建设有预处理车间、焚烧车间、物化车间、稳定/固化车间、安全填埋场和医疗废物处理车间等,能够对危险废物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处理。”子长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办公室主任闫亚明介绍说,“特别是内燃式焚烧技术,能够将基础化学原料危险废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切实做到危险废物的综合处置。目前,我们的综合处置类别达40大类446小类,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为10.62万吨/年。”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项目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8000万元,税收500万元,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这对促进市域经济、生态等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子长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厂长冀源源说道。
在富县工业园区,项目规划科学合理,招引举措得力高效,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链主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园区发展呈现出一片蓬勃向上、日新月异的崭新景象。
在位于富县工业园区的陕西金脉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厂房,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地工作着。经过焙烧、混料、熔炼等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工序后,各类颗粒、蜂窝状的废催化剂神奇地“摇身一变”,成为了粉末状的海绵钯。“我们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海绵钯加工成不同的形态,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军工等高端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昊泽介绍道。长期以来,工业废料一直被视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在富县工业园区,工业废料华丽转身,重获新生。
“园区内的工业废料在园区内就能得到有效‘消化’。”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永智介绍说,上游项目产生的工业废料中含有铁、铜、镍等多种化学成分,下游项目会对其进行提纯加工,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
近年来,富县工业园区在项目规划和招引方面精心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链主作用,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有力推动了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同时,园区积极践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模式,将目光聚焦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成功将工矿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截至目前,富县工业园区已入驻重点企业项目23个,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7个。
2024年,延安聚焦“五集五区”发展目标,对标全年目标任务、省考指标和提档升级星级认定标准,查缺补漏、补齐短板,持续提升发展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11月份,全市14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993204.24万元,同比增长11.16%;实现营业收入11155693.58万元,同比增长14.09%,期末从业人数达568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