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在宜川县云岩镇阁楼社区汾川村,果农张永红正忙着修剪果树。冬闲变冬忙,人勤日子旺。提起2024年苹果的收成,他脸上喜笑颜开。
“我这片果园一共是5亩地,1斤苹果卖了3元,总收入是5万元,效益确实好了。”张永红所说的好收益,离不开果园里的滴水灌溉设施。
“我们这儿降水不均匀,经常出现旱情,苹果容易出现水裂纹就卖不上价钱,常要靠天吃饭。自从可以浇灌以后,苹果的品质整体好了,市场价格也相应提高了许多。”张永红高兴地说。
阁楼社区位于黄河沿岸,年均降雨量较少,尤其在苹果生长期内降水少,导致苹果频频出现水裂纹,品质欠佳,效益不好,严重制约着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而像果农张永红今年的好收益,正是得益于宜川县实施的抗旱保供项目。
提到抗旱保供项目,既是村干部又务劳多年果园的冯丁玲感触颇深:“抗旱保供项目实施,果园可以滴水浇灌后,我们这苹果的个头大了,亮度也好了,水裂纹明显减少了,在市场上整体很走俏。”汾川村村民组长冯丁玲告诉记者,相比以往不灌溉果园,一斤苹果能相差六七毛钱,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很多。现在用水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大家给果园浇水的积极性很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促进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键。黄河沿岸历来干旱少雨,缺水问题曾严重制约区域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宜川县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提出抗旱保供建设思路,建设抗旱保供综合试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2021年以来,宜川县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水四定”原则,大力实施抗旱保供工程,通过建设拦水坝、蓄水坝、水泵站、软体水窖、铺设管网等多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沿黄4个乡镇阁楼、高柏、壶口、集义、鹿川“五大片区”4.3万亩苹果园、3.5万亩花椒园产业用水和3.8万名群众人饮补充用水问题,分别占全县果园1/7、椒园3/4、农村人口44%,黄河沿岸苹果和花椒产业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2.0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直接增加5400元。
宜川县水务局副局长王培森介绍说,为了让抗旱保供项目实实在在惠及群众,探索建立了乡镇收一点、财政提一点、水务贴一点、电力降一点、人社纳一点“五个一”抗旱保供产业用水补助措施,推行水价改革,降低用水成本,产业灌溉用水每方5元以下,确保群众用得起,并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建设黄河沿岸抗旱保供综合试验示范区,努力以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推动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干旱片区,一幅水利兴、产业活、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稳步实施黄河沿岸抗旱保供综合试验示范区新一轮三年行动,争取多目标平衡的最大成效,坚定不移推动黄河沿岸这一宜川最薄弱地带高质量发展,始终让这一区域群众和全县群众一起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宜川县委副书记尚文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