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延州本土出了很多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诸如以死殉城的魏彦明、高永能、刘延庆、刘光国父子,南宋中兴名将刘光世、韩世忠、李显忠、解元等不可胜数。但在北宋灭亡之际,有相当数量的宋军将士、官员先是委身刘豫伪齐,后转而归顺金国,诸如郑建充、杨仲武、庞迪等,忝充《金史·列传》之中。
郑建充,祖籍京兆府(今西安市),后落籍鄜州。金军占领延安以后,“其属朝廷者惟保安一军、德靖一寨”。他当于此时撤退至保安军,以鄜延路都监权知延安府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七月,西夏乘金军之势火中取栗,攻取保安军诸寨,郑建充此时转投金军,仍知延安府。天会八年(1130),他又几次大败宋军,驱离一度收复延州城的宋将高昌宗,复知延安府,效力于金国扶持的伪齐刘豫傀儡政权。
天眷二年(1139)三月,宋金议和,金将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宋朝,郑建充再次成为宋朝官员,担任环庆路经略安抚副使兼宁州刺史。次年五月,金军重夺陕西之地,郑建充又成为金国官员,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阳府尹,随金兵攻破甘谷城(今甘肃甘谷县),改任平凉府尹(今甘肃省平凉市)。
金正隆元年(1156),海陵王为方便对南宋用兵,命杨仲武督工营建南京汴梁城(今河南开封),所需木材多从河东、陕西采伐并结扎成筏,由筏工顺黄河浮流而下。经过砥柱天险,筏工多沉溺而丧命,主事者不敢如实上报,为掩盖真相谎称其逃亡,并将筏工家属禁锢。郑建充建议主事者凡遇到砥柱天险便将木筏解散,任其自由漂流而下,然后在水势平缓处再打捞上岸,重新结扎成筏继续前行,这一做法有效保护了筏工的生命安全,也免除了其家属株连禁锢之苦,而且由此形成了一个“捞木”的行业,这一行当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海陵王发动对南宋的大规模战争,向老百姓征用大量牛筋、牛角作为弓弦、弦扣之用,百姓不堪重负,郑建充将其事奏报朝廷予以免除,缓解了百姓之苦。
郑建充性格暴躁,狂傲不羁。朝廷有关部门和上司文书有不合法度者,他或置于股下,或撕毁拒不执行,上下关系十分紧张。有个军吏李换贪污公款被发现,李换自度不得免罪,便诬陷郑建充私藏兵甲谋图造反,上司不辨青红皂白,将其逮捕入狱,郑建充拒不承认。涉事者素与建充有隙怨,恐其释放后对自己不利,便伪造了一份两人的假书信:“朝廷有命,你如之奈何?”建充愤然说:“这是汝等所为!”说完再不辩白。当夜,郑建充自杀于狱中。其长子四处上诉无果,亦被陷害致死,父子皆未得善终,令人唏嘘不已。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