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9日
在老照片中寻找历史的细节
——《老照片中的延安》前言
  毕醒世
  进入20世纪,照相业首先在中国沿海大城市兴起,之后便陆续在内陆大中小城市遍地开花。陕北落后的小县城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了照相馆。清末民初,进入我国的外国传教士、科考工作者、旅行家、摄影师使用照相机记录了中国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19世纪末,网版印刷照片技术的发明,使照片可以印刷在纸质媒体上广为传播。这一革命性的变化,给予照片传播新闻、记录史实、保存史料的重要功能。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关延安历史的照片,印象中最早的是美国记者斯诺拍摄的,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拍摄发表的那批照片。其实,我们通过《老照片中的延安》可以了解到,早在20世纪初,延安的照片就见诸世界报端、书籍、杂志等纸质媒体了。
  1908年—1909年,美国人克拉克组织科考队,在延安地区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将一部分照片在《穿越陕甘:1908年—1909年克拉克考察队华北行纪》一书中展现。
  1910年—1922年,英国浸信会传教士、英国国家地理学会会员司慕德在延安传教,写了两本书:《遭遇中国革命》(CaughtintheChineseRevolu⁃tion,英文版直译为《陕西辛亥革命目击记》,1912年出版;中文版2017年出版,刘蓉翻译,延安文史第二十九辑)、《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Mandarin &MissionaryinCathay,英文版直译为《官员与传教士在中国:延安府艰难传教12年纪事》,1917年出版;中文版2011年出版,刘蓉翻译,延安文史第二十三辑),其中有大量的延安照片。
  1914年,美孚石油公司特聘专家菲德克·克拉普抵达延安,拍摄了一批延安的照片,如今在网络空间广为传播。
  1917年间,时任英国驻北京公使馆的外交官台克满在中国西北旅行中,考察了延安及周边地区,在他的著作《领事官在中国西北的旅行》中展示了多幅延安照片。
  1932年,陕西实业考察团考察延安,有大量的延安照片在考察团的报告《陕西实业考察》(陕西实业考察团编著)、《西行记》(顾执中著)等著述中刊印。
  1936年斯诺的保安之行,为读者带来的延安照片也不只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刊发的那些,更早、更多的照片发表于美国《生活》周刊及《亚细亚》等杂志及多版本英文原著中。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进驻延安城后,中外记者蜂拥而至,大量报道延安的照片传遍世界。而至今,对此我们却并不完全知晓。最需要研究的是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画报对延安的图片报道。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对延安进行首次轰炸,而后又多次轰炸延安及其周边地区。我经过研究发掘发现,日本的媒体对轰炸延安进行了多次图文报道,留下了铁的罪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延安具有特殊地位,来延安参观学习的中外人士越来越多,各大媒体对延安的报道热度不减,延安的形象通过图片报道传遍世界。
  众所周知,佛教圣地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历经战乱和“文革”变得面目全非,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那么,它原来的尊容如何?我搜集到了1908—1909年克拉克考察队拍摄的清凉山侧面全貌、万佛洞台基上的大型雕像全貌。原来,万佛洞台基上的雕像共有9尊。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万佛洞中有碑有钟。在延安传教的司慕德先生就是从这些金石中知晓延安历史的,从而发出对延安历史震耳欲聋的论断。
  1937年1月25日,美国《生活》周刊刊登了7个版面的有关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图片报道,其中有一张最著名的照片,就是毛泽东头戴红军八角帽、身穿红军戎装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保安及周边地区拍摄和获得的。在这组照片中还有一张令人惊叹的照片,即红军官兵与石油井架的合影,其说明直译为“中国共产党的幸运之旅是神州北部的这口油井”。斯诺是1936年7月起到保安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100多天的采访,从其采访的时间和采访的地点来推断,斯诺是不可能拍摄到红军与石油井架的照片的。那么,这张照片就应该是红军赠予斯诺使用的,其所反映的史实是什么呢?直觉告诉我,很有可能是红军永坪会师时的情景。我阅读了斯诺多个版本的英文著述,到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地永坪镇多次实地调研,再阅读多种有关红军永坪会师的回忆录,发现这张照片的情景是:1935年9月18日,在永坪镇石油厂广场,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官兵与当地老百姓隆重庆祝红军胜利会师和红十五军团成立,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四周年。
  1950年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延安在毛泽东《复电》精神的指引下,各项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日机轰炸后一片瓦砾的延安城变成了一座新城,延安发电厂给延安城带来了巨变,延河上建起了通行车辆的延安大桥,大片农田有拖拉机耕地了、有延惠渠水灌溉了……而这一切成就却没有照片来反映……我坚持长期发掘延安老照片。终于,那一幅幅饱含历史细节的延安老照片摆在了大家面前。
  当今,一些严肃的纪实作品,包括讲述历史的文章、影视作品中滥用照片成为风潮。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误导读者,会淹没历史的真实。
  美国记者福尔曼曾经三次采访拍摄红军官兵和延安,1937年7月前后,其在关中地区拍摄的红军官兵为什么会身着日式军服?许多学者对此误读误解,让历史的真实更为模糊了。为此,我阅读了大量史料,深入拍摄地调研,结果发现了不为人知的历史。1944年,福尔曼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抵达延安及山西前线采访,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在网络上公开后,由于照片本身的英文标识有“Yan′an”字样,从而许多文字、影视作者开始滥用福尔曼的照片,他们将大批的福尔曼在山西前线拍摄的照片写成了延安如何如何。我参阅了包括福尔曼在内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的文字著作,对福尔曼在延安拍摄的照片进行了严格的辨识,订正了错误,对福尔曼照片中所展示的史实作了真实再现。
  本书中“延安时期”选取的题材主要以普通官兵、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为主线,从而反映当时延安的社会氛围,突出展示延安精神在延安的发扬光大。
  从一个视角来看,照片所表现的历史比文字记录的历史更为真实。当然照片所表现的历史更加需要鉴别与认识,因为照片上的景象是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等要素的,而大多数遗留下来的历史照片缺少这些要素。正因为如此,我才劳其筋骨,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