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南洋 主持人远播:2024年6月3日13时,我们的《延安年华》首期播出,2024年6月6日万众期待的延安博物馆盛大开馆,也就是当天,《延安年华·主播探馆》延安博物馆系列节目正式开启。
主持人陈晨:截至目前,延安博物馆系列已播出12期。回首2024,《延安年华》和延安博物馆携手为大家讲述了许多的延安故事。本期,我们再次邀请到了《延安年华》的老朋友、延安博物馆讲解员南洋,与我们一起回顾走过的2024年,并给我们讲一下2025年延安博物馆的打算。
远播:我们先请南洋与我们分享一下2024年博物馆举办了哪些重要的展览?
南洋:作为延安市新开放的第一座综合类型的博物馆,我们延安博物馆目前向市民打造了一个基本陈列展,即“辉煌延安”,三个专题展,即“锦绣延安”“民俗延安”“筑梦延安”,全方位展示延安悠久的历史、锦绣的山川、浓郁的民俗和灿烂的文化。目前,对外开放的是基本陈列展“辉煌延安”以及自然地理展厅“锦绣延安”。其他展厅还在进一步提升中。
当然,在6月份开馆以来,我们利用展馆空间,举办了多项临展。比如有:
1.博物馆东北侧一楼临时展厅举办的徐华中国画作品展《延安 长安》,展览时间是2024年6月6日—2024年9月12日,展品是画家徐华近三年来围绕延安、华山和花鸟等主题创作的绘画作品150余幅,以春到延安(陕北篇)、江山为岳(华山篇)、与华相宜(花鸟篇)和书画文献、书画手稿、著作论文为主。
2.在东门5号临展厅举办“灵动珊瑚—绽放海洋生命之光”——海底宫殿特展。
这个展览是由浙江省文物局、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指导,浙江省自然博物院、延安博物馆合作主办,特展精选了浙江自然博物院收藏的200余件珊瑚、贝类等标本,让观众从认识珊瑚、珊瑚家族、珊瑚与人类的关系3个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珊瑚这一“海洋瑰宝”的前世今生。我馆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展览实现文化传播交流,为陕北地区普及更多的海洋及珊瑚等保护知识,提高大众保护珊瑚及海洋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展览时间是2024年9月8日—2025年3月8日。
3.在2024年9月19日东北3号临展厅举办了“同心书华章 丹青颂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成立七十五周年书画联谊展,展览从2024年9月19日开始一直到2025年10月18日。展览由政协延安市委员会主办,延安民革画院承办,延安博物馆、延安市书法家协会、延安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累计征集作品260余幅,经过评审,共有177幅作品入选书画联谊活动,其中书法作品114幅、绘画作品63幅。这些作品或气势磅礴,展现国家山河之壮美;或细腻温婉,抒发人民情感之真挚;或笔墨酣畅,映照书法大家之风采。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感受了一次艺术的盛宴。
4.由陕西省文物局、延安市政府指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共同主办,延安博物馆承办的“经天纬地 照临四方——精神标识”主题展。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守护好文明根脉是每一个文博人的使命,因此,这个精神标识展的举办也旨在探寻“根”之历史文化,发扬革命文化,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览共分为序厅、唯我轩辕、天下大同、人民至上、尾厅五部分。对“精神标识”内涵的深度挖掘,以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这一逻辑线串联整个展览内容,并辅以生动的事例和考古资料,启示中华儿女“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5.博物馆西南侧三楼临时展厅开展了《郑国斌书法作品展》,展览时间从2024年9月25日至2024年12月25日。
陈晨:这些展览中最受欢迎的是哪个?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南洋:我们的主展“辉煌延安”历史展厅是最受欢迎的。我们知道延安在古代是中原农业民族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交融之地,陕北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既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部游牧文化的交流过程,更是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过程。这样长期的碰撞交融,为陕北文化的多元、包容、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各县出土的文物更是极具地方特色:比如青铜器里有鄂尔多斯青铜器式的铃首剑,带有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蛇首七星匕出土于延川县,还有甘泉的饕餮纹羊首青铜钺、延长县的商代羊首人虎柄匕、安塞区出土的虎噬蜥蜴带铜带钩等等。这些文物让我们了解到殷商时期,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同时对研究商周时期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迁徙、交往路径提供了史料价值。
还有几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如在延长县出土的西周时期的稣匐壶、叔各父铜簋等,末尾的“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让我们看到古人对先祖的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不朽的赞赏和传承,以及对子孙后代的寄托和希望。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这些金文仍然跃动着无与伦比的历史之光,寄托着一代代人对永恒的追索。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近在咫尺的延安芦山峁遗址,作为一处超大型史前聚落都邑,我们看到了距今4500年前生活在延安地区古人的社会形态和制度,他们的“藏玉于墙”让我们看到了祭天地的玉璧、玉琮,还有玉璜、七孔玉刀铲、异形玉瑗,以及插用在哪位部落首领头上的凤首玉笄。莹润的玉质、青绿色的光芒、完整的器形,让我们可以窥见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感受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从而形成的宇宙观念和精神信仰。
最重要的是芦山峁遗址核心区,大营盘梁这座台基上发现坐落着规划严谨、布局规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向我们首次完整展示了目前发现的中国史前最早的宫殿建筑的布局形态和构筑方式。可以说芦山峁遗址具备中国最早宫城的雏形,它的发现将延安的筑城史至少向前推进了2300年。
就临展而言,各有特色,目前客流量大的是“经天纬地 照临四方——精神标识”主题展。
展览通过124件(组)文物和64件(组)革命文物,尤其是几件陶俑,如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武士俑的展出,让本地市民大饱眼福,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孩子,他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以及秦帝国大一统下王牌军队的威风。我们通过对“物”进行展出,进行释读,来揭示其作为“精神标识”的重要意义。
远播:那您这一年的讲解工作中,有没有发生过让您特别难忘的事情?或者有没有遇到过特别的游客?
南洋:首先让我难忘的是一批批来延安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学生。他们下到幼儿园,上到大学生。这半年博物馆接待了1.8万多名学生,他们多数以研学目的而来。孩子们对文物的好奇和喜爱也震撼到我,他们有的紧紧趴在展柜上,双眼盯着陈展的器物,似乎在思考什么;有的会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询问文物的用途、制作方法;有的拿着笔记本在记录;有的拿着小型照相机在拍摄。每一双眼睛都是那么真挚,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我想孩子们都特别想对这片黄土地进行更多的了解,了解遥远的古代,了解延安的前世今生,透过对每一个文物、每一个遗迹的解读,感悟地域发展的演变及本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如果孩子们通过对延安的历史故事,包括近代的红色革命史的近距离了解、感受、体验、思考,在小小的心里种下大大的种子,点亮心灯,找到一种“情怀”,找到一种“伟大”,他们的学习之路就会多一份能量,我们这座博物馆城的呈现,能启发他们尽早找到自己人生的梦想和价值使命。
陈晨:能不能给我们的听众透露一些2025年值得大家期待的博物馆活动?
南洋:一是展览方面,主要加强形式创新,引入多媒体、互动体验等现代展示手段,提升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性。继续打磨《风情延安》民俗厅设计方案,鲜明延安文化内核,突出地方特色,为博物馆展览再增亮点。举办更多优秀的临展,让市民感悟中华大地精彩的文化和技艺。目前拟举办《幽谷塔窟》安阳灵泉寺石窟复原创意展,展现我国石窟艺术的魅力。再就是拟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合作举办《霓彩彝裳》中国彝族服饰精品展,展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就是更加深入挖掘延安历史文化资源,策划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丰富展览内容。
二是社会教育方面,打造研学课程。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与学生学习需求,打造3至5堂具有特色、深度和吸引力的研学精品课程,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还能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推动研学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全面合作。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专业研究成果的支持下,全面提升讲解词的质量和专业性,使其能够更生动、准确、深入地向观众传达历史文化信息,增强游客的参观体验和文化获得感。
四是深入挖掘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与馆藏资源,编排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节目,将历史文化知识以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增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与吸引力,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计划招募培养30名小小讲解员,通过开展小小讲解员招募与培养活动,培养一批了解历史文化、具备良好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的青少年志愿者队伍,向观众生动地讲述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同时也为文化传承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我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影响力。
当然还要继续扩大平台布局,做好平台运营。积极与各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与延安融媒体中心积极合作,共同探索更好的历史故事讲给大众,不断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构建覆盖面更加广泛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体系,更好服务于更广泛的市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