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7日
孩子眼中,年的味道
    ▲ 送“福”
    ● 写春联
    ● 逛灯会

  春节,在孩子的眼中,是一年中最特别的日子,处处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孩子眼中的年味,藏在一道道美食里,显现在一个个传统习俗中,更弥漫在整个节日的欢乐氛围里……
  大 扫 除
  我非常喜欢春节,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比如放炮、包饺子、大扫除、贴春联等。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大扫除。
  大扫除可是春节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早上一起床,爸爸就给我们分配了任务,我和姐姐负责擦玻璃,爸爸和妈妈准备年货。我原以为擦玻璃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姐姐吃力地提来满满一桶水,放在我的旁边。我把抹布放进水里浸湿,小心翼翼地爬上窗台,然后慢慢地站起来。我用湿抹布把整块玻璃大致擦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差点一个趔趄摔倒,还好姐姐眼疾手快,一把托住了我。
  此时,玻璃上的大部分灰尘和污渍已经被擦掉了,剩下的就靠废报纸来处理了。我拿起报纸,仔细地擦着,直到玻璃被擦得锃亮,我们才“收工”。
  龙岁才舒千里目,蛇年更上一层楼。新的一年,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洛川县东关小学四年级二班 袁子晖)
  写 春 联
  那天,广场上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在众多摊位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现场挥毫泼墨写春联的摊位。人们纷纷驻足,细细欣赏着一副副精妙绝伦的对联,沉醉于那流淌在笔尖的浓浓年味。
  春联,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自从我学习书法以来,每年我家的春联都由我来书写。新年临近,为了提升我的自信心,热爱书法的爸爸和我带着笔墨纸砚来到广场上,决心为大家献上我们的心意与祝福。
  摊位一摆好,就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我们挥笔书写,不一会儿,周围就聚集起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位老爷爷赞叹道:“这对父子真是才华横溢!尤其是这个孩子,字迹刚劲有力,真是后生可畏啊!”听到这样的夸奖,我心里甜滋滋的,写起春联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看着大家拿着我们创作的春联满载而归,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与成就感。(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十班 张家瑞 指导老师 赵延平)
   放 烟 花
  春节,是一个令人满怀期待的节日。在那天,会有很多庆祝新年的活动。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放烟花。除夕晚上,刚吃完年夜饭,我就和姐姐迫不及待地出去放烟花。
  小时候,我特别害怕放烟花,只要一听到那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的声音,身体就不由自主地打哆嗦。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放烟花是一种乐趣,不再害怕。只见姐姐拿出打火机,小心翼翼地靠近烟花,“嗤”的一声,烟花被点燃了,紧接着便是“砰砰砰”的巨响,烟花像一只挣脱束缚的精灵冲向天空,犹如一朵朵盛开的绚烂花朵,在夜空绽放。
  过春节,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美好,它是温暖的,是幸福的,就像一篇优美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着美妙的旋律,让人回味无穷。(洛川县北关小学四年级八班 王雨佳)
  逛 年 市
  这个春节,我最喜欢的是逛年市。
  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逛年市。一进市场,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喜庆的红灯笼映衬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摊主们热情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们最先来到了糖果区,精心挑选完自己喜欢的糖果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到了瓜果、蔬菜、肉类区。爸爸看着我小馋猫的样子,开玩笑地说:“你想吃什么随便挑,今天我请客。”我顿时就乐了,买了一些瓜子花生和黄澄澄的砂糖橘……很快,我们就大包小包提了一大堆。妈妈开心地说:“差不多了。走,回家我给咱炖排骨。”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此祝福每个人都能平安喜乐。(洛川县丰园小学五年级八班 张嘉伟)
  贴 春 联
  除夕那天早上,我们把事先精心准备好的春联拿出来,分别放在门的两边。为了防止春联被风吹走,还得在上面压一块重物,就像给春联安排了一个忠诚的“小卫士”。
  我和爸爸、哥哥分工明确,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小团队。我负责查看贴的位置,爸爸是主要的“施工人员”,负责贴对联,哥哥则负责剪胶带。爸爸先贴门框上的横批,我就像个挑剔的小监工,一会儿喊道:“往右多一点!”一会儿又嚷着:“往左一点点!”
  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终于把横批贴得端端正正。相比之下,左右两侧的春联贴起来就顺利多了。爸爸先把左边的对联贴好,接着贴右边的。
  终于春联贴好了,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准备其他事情去了……(洛川县东关小学四年级六班 夏兆妍)
   压 岁 钱
  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除夕之夜,怪物“祟”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正在睡觉的小孩身边,在孩子们的额头上轻点一下,然后悄然离去。第二天一早,被摸了额头的小孩子就会开始发热,起初只是身体不舒服或头痛不止,到后来就会高烧不退,体质不好的甚至死亡。
  为了不让怪物“祟”伤害自己的孩子,聪明的爹娘就在自家孩子的口袋里放上几枚铜钱。有了铜钱的保护,怪物“祟”就不敢靠近了,也就伤害不了孩子了。铜钱就变成了压“祟”钱,也就是现在的压岁钱。
  还有人说,除夕之夜,父母把钱压在孩子的枕头下面,是给孩子添财添福呢。可见,中国的年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和纳福祈年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收到了很多压岁钱。你应该也收到了吧!(延安育才学校六年级一班 王艺萱)
  做 花 馍
  这个春节,姥姥教我做花馍。
  首先我用勺子舀了一大碗面粉放入盆中,倒点水加上酵母和糖就开始和面了。谁知面好像一个撒娇的娃娃,紧紧地揪着我的手不放。等我想摆脱它们的时候,它们却像一个淘气的娃娃,在我的手上荡来荡去。我只好一边努力挣脱那“跑错了地的”面团,一边着急地喊着门外的姥姥。
  姥姥进来,看见我笨拙的样子,不仅帮我清理了手上的面团,还说:“揉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它也有技巧,要控制好面和水的数量。”随后,我按照姥姥的引导一步一步在原本较稀的面糊中添加了一些面粉,然后一手压着盆,一手用力反复地揉面,慢慢地,面越来越光滑。看着自己揉好的面,别提有多开心了。
  醒完面,就要开始做花馍了。这次我还在网上找了一些教程,加上姥姥的指点,用擀面杖把面擀圆,擀平,再放上提前做好的馅儿,封口后用干净的梳子、刀具等在面上压出好看的花纹,最后就可以放锅里蒸了。
  大概过了20分钟,姥姥说:“可以出锅了!”哇,花馍又白又蓬松。看着自己亲手做的花馍,我心里美滋滋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四班 刘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