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是我的家乡流传已久的民谣,很多人都会唱。
我的家乡在陕北清涧县,她原来的名字叫青涧县,因为河流两岸的岩石都是青色而得名。后来,又因为清澈见底的秀延水绕城流淌而改名叫清涧。这里的地理地貌非常有特点,若你沿着秀延河一路向东行走,就会看到群山两岸裸露的基岩,一层又一层地均匀叠加,就像千层饼一样,这是我们清涧人发家致富的“饼”——清涧石板。
据地质学家讲,清涧石板是一种天然饰面板材,是由石英、长石、方解石及黏土类矿物组成具有页理面的沉积岩,沉积相为内陆湖泊相,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中,显生宇中生代中,上三叠统延长组(距今约2.47~2.01亿年)地层,该地层由砂岩、页岩和油页岩组成,其中页岩及部分油页岩由于质地细腻、页理石平整,岩石具有良好的韧性、硬度适中、易加工的特点。清涧石板是在2亿年前,海水退出后,在这里形成了较深的湖相,沉积了黑色页岩、油页岩、泥岩、泥灰岩,再加上干旱和湿润、寒冷与暖热不断交替,便像树干的年轮一样,留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层加一层岩石的痕迹。
当你来到我的家乡清涧县,就可以看到处处都有石板的“身影”——每一个村庄,院墙、大门是用石板砌成的,院落里的石桌、石凳、石碾、石磨以及喂牲口的石槽也是石板做的,甚至窑洞的表面也是用石板雕刻出来的,上面的窑檐也是青石板。走进窑洞,大衣柜、储粮石仓、石墙面、石锅台,甚至大铁锅上的锅盖,统统都是青石板做成的。不熟悉清涧的你,一定会看傻眼了吧!
家乡人将石板充分地应用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还玩出了新花样。能工巧匠们用石板精雕细琢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花草、飞禽走兽,一幅幅美图在他们的刻刀下完美地展现出来,多么赏心悦目,多么令人惊叹,家乡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啊!特别是近些年来,家乡出土了大量的千年汉画像石,正印证了我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这几年,政府提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对石板的开采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同时还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青山绿水之间,那一层又一层青色的石头,仿佛开口说了话:“金娃娃!金娃娃!”是呀,清涧的石板已经成为家乡人民致富的“金娃娃”,我们每一个清涧人都要善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