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雪 高京京 齐心 通讯员 李浩楠
延安无锡,27载山水相牵、同心奋进。两座“千里结亲”的兄弟城市,共建路子越走越宽、协作领域越来越广、交往合作越来越深,在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交流、民生保障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和革命老区对口合作的“延锡样板”。双方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不仅为延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也是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机制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产业合作促共赢
走进延川县工业园区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包装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包装好的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成品进行严格检查,这种多功能材料在建筑保温、土建、电子包装、蔬果箱以及装饰品制作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排完气之后我们要进行扎口、缝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扎线平齐,如果缝不齐的话,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度。”延川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化验室班长贺姚姚说。
延川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民营企业,也是苏陕协作在延川落地的成果转化之一。公司自2020年9月建成投产以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延川县的龙头企业,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贺姚姚是延川县本地人,2019年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在这里,我学到了什么是EPS?怎么造EPS?以及在EPS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工资福利待遇都很不错,我打算在这儿一直干下去。”贺姚姚说。
延川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国宗说:“公司有员工55名,未来我们招聘的新员工也会到总部以及各工厂进行系统培训,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如今,延川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的EPS项目已步入正轨。2024年5月,公司又与延川县政府签订了二期项目的合作协议,助力延川县工业园区发展迈出新步伐。
“延川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对本地税收和就业贡献很大,我们也跟他们学到了现代化管理理念,对管委会和工业园区的下一步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延川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贺延雄说。
延川县发展改革科技局重大项目推进中心副主任张恒表示,延川县将持续发挥壬庚新材料龙头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充分依托工业园区上游资源,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授人以渔助增收
“壶身桶出来一定要篦,用篦子篦一下,泥门紧实,做出来的茶壶才好看……”走进江苏省宜兴市与延长县共同创办的延长县中超利永紫砂乡村振兴工场,公司工艺师王红群正在指导学员制作紫砂壶。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赵瑞做出来的紫砂壶细腻而富有质感。赵瑞曾经是一名家庭妇女,没有稳定收入。2021年,她得知延长县新办了一个既能学习紫砂技艺又能赚钱的工场,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里,参加了紫砂技艺培训。目前,她的制壶技术已经达到了初级职称水平。
“经过老师细心教导,我现在每个月能做10多把壶,一个月能赚到3000多块钱,感觉做壶让我越来越自信了。”赵瑞说。
与赵瑞一样,尚琴梅也是紫砂技艺培训的首批学员之一。2024年10月,她自制的紫砂壶销量达40多把,收入了8000元。尚琴梅的桌子上,摆着她用心制作的一把把紫砂壶,朴实、温淳、文雅,珠石般光泽,晶莹可人。
“我原先是开衣服店的,听说这个苏陕协作项目能教我们做茶壶,不用付培训费,还给发工资,我就来了,没想到一学就学了3年。”尚琴梅说,现在她是越做越上瘾,一个月能卖十几把壶,收入将近7000元,比上班自由,还能传承手艺。
无中生有,培力赋能。“紫砂壶”是宜兴最鲜明的符号和标记。基于紫砂产业收入高、成长空间大、传承性强等显著优势,宜兴市驻延长县联络组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由宜兴提供原料、资金、技术,延长提供免费基础设施,按照“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的模式,共同创办延长县中超利永紫砂乡村振兴工场。目前已培训300多名学员,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紫砂产品超千件,累计收入近44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巩固学员的制壶水平,保证产品质量,让我们的产品通过线上销售,以及线下旗舰店的形式走出延长,走向全国各地,让我们的紫砂产品成为延长县的新名片。”延长县中超利永紫砂乡村振兴工场负责人贾海刚说。
教育医疗同心行
“用圆心和定点去连线,最小值是可以取到的,在这儿……”在洛川县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2)班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来自无锡市李杨老师的讲课。
“李杨老师上课不仅注重思维培养,还经常给我们进行针对性答疑,让我们对学习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学生陈昊说。
2024年8月,李杨与他的5位同事作为第21批来自无锡的支教团队,来到延安市第一中学进行支教。经过磨合与交流,李杨老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因材施教进行知识讲授,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大家之所以选择参加支教活动,一方面是延续无锡延安二十七载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让延安的孩子们也能有机会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希望我们的团队通力合作,用课堂影响学生,用教研带动同事,为延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无锡市支教小组组长李杨说。
延安市第一中学教师李静说,无锡来的老师对于新教材以及新教材下的题目有独到的见解和巧妙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可以不断借鉴和学习。
教育帮扶是锡延对口协作的重中之重。在27年的结对协作中,无锡市累计向延安市第一中学选派了21批139名优秀骨干教师,这些支教老师的到来为助力洛川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延安市第一中学校长史晓锋说:“我们将持续深化、细化延锡教育合作,用好无锡教育资源,让无锡这张教育名片在我校熠熠生辉,持续加快洛川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类似这样的教育帮扶,在延安这片土地上还在持续发生着。除了洛川县外,从1997年至今,无锡先后派出300余名优秀教师赴延川、延长、宜川等地开展支教工作,援建延安400多个希望工程项目,资助近3000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投入延安教育对口合作的资金累计达5000多万元。
虽相隔千里,却始终心手相连。医疗也是锡延同行的重要领域。2020年,无锡捐赠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宝塔区疾控中心实验楼的改扩建工程,2024年5月,这项工程顺利完成。
除了加大帮扶资金支持,2024年6月,无锡市惠山区卫健委还和宝塔区卫健局签署《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协作协议书》,后续惠山区人民医院与宝塔区人民医院将会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例讨论等一系列远程业务,进一步推动宝塔区医疗卫生和医疗服务技术的双提升。
“2024年9月11日,惠山区疾控中心派出专家到我区疾控中心针对职业卫生监测、实验室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指导。同年10月12日区卫健局派出2名干部到惠山区卫健系统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交流学习。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宝塔区卫健局副局长张飞说。
志同道合,无畏山海之遥。无锡、延安协作起步于扶贫,却不止于扶贫,两座城市的深情厚谊已转化为两地百姓共同富裕的明亮底色。
延长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政府办副主任(挂职)马晓锋表示,下一步,联络组将按照苏陕协作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要求,加强系统谋划,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上持续发力,继续抒写好两地同振兴、同富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