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4日
政协委员白延东: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叶四青
  “有付出,有收获!”回顾一年来的履职过程,市政协委员、甘泉县政协主席白延东高兴地说,“通过积极建言献策,使一些民生问题得到解决,我感觉很欣慰。”
  2024年7月上旬,接到当地曲里村群众反映,部分区域因修建西延高铁时挖断供水管道导致供水不足已有半年,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白延东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调研、座谈,以社情民意《关于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建议》交办相关单位,会同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书》持续跟进督办,一周后,该区域的水管及时接通,群众的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社会反响强烈。“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白主席!”曲里村村民表达着感激之情。
  民生小事放心头,党员干部有担当。“我是一名县区政协主席,作为基层政协工作者,就要始终关注群众身边的事,通过民主监督的形式,帮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白延东说。利用政协工作经常调研、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白延东把群众所思所想放在心上,有特殊困难及时帮助解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2024年一年来,除了开展民生调研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他还把精力放在生态调研上。2025年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召开在即,他准备了《关于提升退耕还林林分质量,推动“储备林”建设的提案》。他在调研中发现,延安退耕还林造林树种主要以刺槐为主,树种表现单一,人工种植的初植密度较大、管理粗放,致使林分环境变差,林木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出现枯死现象,森林病虫害风险持续增加,造成林木的林分质量低下,生态功能出现退化。
  关注到这一问题,白延东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全面掌握相关情况,形成了提案。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延安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047.85万亩,累计兑现资金124.74亿元,涉及群众28.6万户,124.8万人。据国家林草局监测数据显示,全国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特别是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促进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如何引导群众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加快培养和开发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促进生态和经济全面发展,这些因素,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白延东认为,要结合实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分步实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森林经营,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维护森林资源健康、有序发展。要大力实施“储备林”战略,通过融资、银行贷款、项目支撑等方式,将适宜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区域统筹规划,集中规模建设,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增加木材储备。要科学编制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根据退耕地资源禀赋强化科学经营,全面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建设示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群众,通过人工改造措施,重点栽植酸枣、连翘等经济林种,着重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挖掘和促进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提高和改善林分质量,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达到增收、增效、增值目的。
  谈到未来工作,白延东信心满满,他说,新的一年,要在服务中心大局上有新作为,在政治协商上瞄准大事,在参政议政上关注实事,在民主监督上聚焦难事,推动党委决策部署更好落地见效。要在践行为民宗旨上有新突破,紧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协的“履职清单”,让人民群众在社会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