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货市场
● 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
● 董家芽塬村巷道壁画
● 贺本锦(左二)与慰问的同志交流 通讯员 贾寰
编者按 2025年春节期间,延长县迎来了一场瑞雪,山山峁峁披上了银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十足,各类年货琳琅满目、供应充足。作为新闻工作者,笔者结合新春走基层,围绕“话丰年、展新愿”主题,从组织关怀、作风能力、改革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采访调研,旨在展示新时代延长具体实践,挖掘发展背后的故事,也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2024年以来,延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十看十比创十星”主题竞赛,结合发展实际,不断在机制创新、产业培优、资金盘活、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寻求突破口,推动各领域工作既有“底色”更有“成色”。
组织关怀“有温度” 临近春节,延长县集中开展慰问活动,81岁老党员贺本锦正是被慰问的对象之一。
“身体怎么样,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贺本锦拉起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的手,拉起了家常。
贺本锦是烈士子女,在1968年参加了工作,是一名农机专干,在这个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虽说已到80岁高龄,但谈论间他的思路非常清晰。
“那会儿就是能吃苦,一门心思就是干。”说起往日春耕、秋翻的场景,贺本锦依然历历在目。年轻时,贺本锦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始终把上进、进步放在心中,由于表现好,在1975年10月5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贺本锦说,自己是党员,就要走在前,方方面面都要好。在基层工作时,他总是抢着干、争着干、干得好,最关键的是愿意干。
由于工作突出,1991年,贺本锦被调入县农机监理站工作,主要负责农机安全执法以及农机管理等。
“对待工作不能打马虎眼,必须要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从基层到县城,变的是工作阵地,不变的是党员的初心。多年的基层锻炼,让贺本锦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赢得好评。
退休后,贺本锦更是牢记自己党员身份,在邻里之间和善待人、乐于助人,用自己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群众。
“我感恩党,定不会辜负党的期望,力所能及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采访最后,贺本锦深情地说道。同时,他也对年轻党员送上了自己的工作心得——只有丰富的实践锻炼才能拥有好本领和技能。
“您为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党委和政府始终牵挂着您。”这句话不仅是党和政府对老党员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广大党员的一种勉励。
组织关怀只是延长县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一小部分。2024年,延长县聚焦党的建设,紧盯“铸魂、强基、赋能、塑形”四大行动,以“12580”党建工作法,推动党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具体化、形象化,着力培育“五强”党支部和“五有”党员,让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
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工作中,延长县也遇到不少难点。比如,党建人才依然短缺,阵地维修改造缺少资金,组织关怀途径和载体较为单一,希望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以及培训渠道上给予一定支持。
能力作风“有实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4年以来,延长县把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以提升干部能力作风作为切入点,激励广大干部由“催着干、推着干”向“争着干、加速跑”转变,撬动重点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的“新动力”。
走进延长县行政审批局,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办事环境、行动有素的办事人员以及体验满意的办事群众。
古星民是延长县雷赤镇寺儿村村民,想开办一家白酒作坊,说起开办酒坊时的便利,他感触颇深:“原来想,开酒坊手续会比较麻烦,但是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打消了我很多顾虑,为他们的服务点赞。”
据介绍,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古星民酒坊,帮助规划厂房布局。
“开办白酒作坊对于厂房布局要求严格,我们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前介入、靠前服务、上门指导,对厂房布局进行规划,方便企业主后续办理相关业务,避免多跑路。”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孙丰田说。
在与行政审批局局长白岩交谈中,笔者了解到,该局实施“四员联动”行动,为企业和群众做好“服务员、保障员、审批员和宣传员”,积极推行建设项目审批“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专人“跟踪”,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确保项目手续高效快捷办理。同时,创新提出“十个办”服务(即:跟进办、套餐办、视频办、延时办、预约办、提醒办、口述办、上门办、联动办、帮代办),使得审批程序更加方便、快捷。
当前,延长县干部能担当、善作为、勇争先的风气已经形成,政务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实现大提升,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但依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干部培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奖励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办公设施硬件有待更新,希望上级部门在资金调度、平台搭建、学习渠道等方面多予支持。
创新改革“有突破”
试点带动,统筹推进。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延长县立足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实“小切口”推动“微改革”实现“大发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实现了突破。
董志伟担任延长县董家芽塬村党支部书记已有20个年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书记。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苹果产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拓宽村民收入,还发展起了大棚产业。如今,董家芽塬村产业基础厚实,村庄环境优美,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但在董志伟心里,村子的发展不仅要好,还要好上加好。
“万事开头难,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来,通过农村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培训学习后,董志伟对“千万工程”经验有了更全的认识。他发动党员群众集思广益,基于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决定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在产业发展红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增收。
董家芽塬村距县城不到10分钟车程,背靠县城最大的山体公园翠屏山公园,被市民称为城市的“后花园”。村上大棚西甜瓜、草莓、葡萄、樱桃等水果不仅琳琅满目,口感更是深受周边群众喜爱和信赖,加之好多村民都经营过农家乐,有一定经验,这些要素为村子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可靠基础。
说干就干。董家芽塬村新建鲜食采摘园大棚8座,发展“智慧果园”100亩,不仅巷道进行了美化,还开发乡间民宿、农家乐、油坊、豆腐坊等多种食宿小院,全村人人都是“服务员”“讲解员”,努力把村里的果园、菜园、田园、小院打造成最懂旅客的“诗和远方”。
如今,每到周末节假日,骑行、健跑的市民络绎不绝,进村休闲采摘、游玩赏景的人越来越多,董家芽塬村农旅融合发展路子越来越宽。
董家芽塬村的蜕变只是延长县众多村子发展的一个缩影,就发展来说,可以说初具雏形,但缺少后劲。希望上级部门在资金倾斜、人才引进、模式运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让乡村发展模式更加稳固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