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捡拾垃圾
● 党员干部上门服务群众
● 走进校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 义写春联 记者 高乐 通讯员 郭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幸福指数高不高,社会大局稳不稳,区域发展强不强,很大程度取决于基层治理好不好。
近年来,宝塔区新城街道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脉搏,围绕基层党组织“一强五好”建设目标,大刀阔斧落实“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凭借独具匠心的“大、小、多、微”四字诀,蹚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康庄大道,呈现出“治理好、百姓赞、社会稳、环境美、作风实”的全新风貌。
以“大工委”为龙头 开启基层治理新模式
走进新城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浓浓的“民本”气息。秉持“服务群众最大化,办公区域最小化”的理念,这里的空间布局匠心独运。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错落有致,仿佛是一个个为居民量身打造的“幸福驿站”。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0个小区工作站旧貌换新颜,充分满足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新理念运营,新城街道坚持以“大工委”为龙头,筑牢桥头堡,建强主力军,延伸组织链,开启了基层治理新模式。
骨干队伍是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新城街道深知此理,在原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协调民政部门增加了55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壮大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同时,注重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履职培训,组建政策宣讲、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服务,让居民的需求得到精准回应。
组织链的延伸,为基层治理编织起一张严密的“红色网络”。该街道将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吸纳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签订年度共驻共建协议书,横向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工作机制,纵向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形成上下融会贯通、横纵到边到底工作模式,构建了覆盖人、地、事、物、组织的扁平化调度体系。截至目前,共签订57份共驻共建协议书,组建6个社区党总支、28个小区党支部,评选222个党员中心户,切实把党的旗帜竖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两个作用”发挥出来,用心书写基层治理的华丽篇章。
以“小网格”为支点 健全基层治理新机制
网格虽小,却蕴含着基层治理的大能量。新城街道将网格管理视作基层治理的根基所在,坚持以“小网格”为支点,健全基层治理新机制,全力让“小网格”释放“大作用”。“一网统筹”“三长联动”“联勤联动”等创新机制纷纷落地,为基层治理注入了一剂剂“强心针”。
“一网统筹”激活力。该街道统筹小区分布、人口规模、商业布局、资源配置等特点,按照区域“一张网”总体布局,将6个社区科学划分为96个网格责任区。通过制作“网格员工作日志”,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落实“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人员责任,靠实专(兼)职网格员和物业管理人员责任,形成上下贯通、服务有效、执行有力的治理体系。
“三长联动”解难题。积极探索“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为主的“三长联动”机制,推选产生96名网格长、239名楼栋长、377名单元长。通过强化一条主线、构建一张大网、锚定一个目标,发挥“三长”人熟、地熟、威望高的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在阳光社区上城叁号小区,这一机制大放异彩。1名网格长、7名楼栋长、16名单元长协同合作,走家串户收集社情民意,火眼金睛排查矛盾隐患,群策群力商讨小区管理,成功调处该小区噪音扰民、房屋漏水等10多起矛盾问题。
“联勤联动”护平安。在落实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将新区消防大队、城管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杨家岭和鲁艺派出所等6个职能部门人员力量下沉到网格内,由网格长统一调度,建立专(兼)职网格联勤联动团队,进一步增强网格内问题处置能力。2024年,街道通过“联勤联动”机制成功解决了能源小区、盛世花园等29个小区、1074部电梯因未安装电阻器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通过在小区公共区域安装48处集中充电站,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问题,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居民的安全感直线飙升。
以“多元化”为主体 凝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基层建设涉及城市发展、服务、治理、党建等方方面面,新城街道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之纲,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党组织统筹作用,以“党建+网格化”为载体,以党建“绣花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整合要素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机制重塑,凝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党建引领如同一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新城街道基层治理的战场上,凝聚起磅礴力量。该街道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市、区844名在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同时,街道党工委聚焦“两企三新”组织建设,在全市率先打造“宝塔·红新驿家”吾悦广场服务站、农批城服务站,并整合街道机关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成一批集党建宣传、关心关爱、便民服务、文明引导于一体的“宝塔·红新驿家”,提供“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的“五能”服务,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针对延安农产品物流园区货运流量大的实际,新城街道党工委与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延安农产品物流园共同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和货车司机提供充电休息、饮水保障等基本服务,让他们在忙碌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激发了他们回报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成为新城街头一道亮丽的“流动红”风景线。
多元共助,让新城街道的治理之路越走越宽。该街道以新城社工站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五社联动”作用,组织延安山丹丹志愿服务队、红圣中医馆、曙光救援队等,开展垃圾分类、卫生健康、扫黑除恶、法律法规等宣讲活动;发动党员干部、社会组织等收集民意、掌握实情,先后征集房顶漏水、乱倒垃圾、扩建花园等问题百余件;组织各社区、城管中队、市政公司等开展毁绿种菜、茶摊乱象、私搭乱建整治千余次,实现了基层治理从“独唱”到“合唱”的转变。
在新区茶摊乱象整治过程中,新城街道组织各社区、交警大队、城管中队、市政公司组成文明户外休闲监督志愿服务队,在贵人峁观景台、鲁艺锁坝等重点区域,开展露天烧烤、户外喝茶、野外用餐等文明劝导服务活动,引导市民文明休闲,共同守护美丽新城。
居民自治充分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新城街道在上城陆号、杨家岭北苑等条件成熟的小区组建小区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以“十个倡导、十个严禁、十个没有”为主的小区公约,新时代延安“十个没有”平安小区建设稳步推进。规范了吾悦首府和阳光城小区乱搭乱建问题,以及紫玉明珠小区油烟污染、后备箱经济乱象等问题,形成了“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局面,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杨家岭北苑小区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主动作为,新建2处集中充电站,飞线充电隐患一去不返,居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以“微服务”为抓手 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
街道、社区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面向群众的第一服务站。新城街道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基层治理之本,以“微服务”为抓手,提升服务质量,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打造百姓温馨港湾。
为解决城市基层党建“服务不细”的问题,该街道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通过落实“三项举措”优服务、强管理、解难题。
推行“一区一站”优服务。率先在全市建成上城叁号、鲁艺三号等10个小区工作站,配建棋牌室、健身室、理发店等十多个功能部室,落实专职网格员坐班机制,为居民提供全程代理零距离便民服务,让居民“足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社区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立“一户一档”精管理。通过分类识别、逐户建档的管理办法,在物业信息备案的基础上,组织专职网格员和宝塔区下沉干部,完善小区业主信息采集登记,精准掌握群众所急所盼所需,打造“小区5分钟、社区10分钟、街道15分钟生活圈”服务品牌,
为群众提供“点对点、面对面、实打实”的服务。落实“一员一岗”解难题。围绕群众关心的物业收费、停车管理、供热取暖、电瓶车充电等问题,推行网格员定人定岗定责制度,分类制定便民服务、矛盾调处、志愿帮助等服务清单,深入开展社区“一年10件实事”、党员“亮承诺、见行动”、认领“微心愿”、“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新建阳光社区、鲁艺社区2个日间照料中心,设立中环广场、上城新世纪2个后备箱集市和鲁艺叁号、上城叁号、福仁巷3个便民早夜市,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宝塔区新城街道正以“大小多微”为画笔,饱蘸“为民服务”的墨汁,在基层治理的画布上绘就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壮美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