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2日
人大代表张兰军:
让非遗文化底色更加鲜亮
记者 周家天
  在黄土高原的褶皱中,子长市的文化血脉因一位基层代表的坚守而愈发鲜活。张兰军,这位子长市文化馆的工作者,用五年时光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句承诺。他说:“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百姓生活的底色。作为人大代表,我有责任让这份底色更加鲜亮。”
  张兰军对文化传承怀有深厚的执念,这份执念在他推动“非遗进校园”的行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今,剪纸、布堆画、唢呐等充满乡土气息的非遗项目已经走进子长市的多所学校。
  在课堂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中的剪刀在彩纸上轻快游走,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布堆画艺人通过巧妙的布料组合,讲述着古老而温暖的民间故事;唢呐艺人激情吹奏,豪迈的曲调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张兰军说:“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我们子长人的根。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传统文化,他们才能懂得珍惜,懂得传承。”
  学生们对这些非遗课程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书法课上,他们一笔一画临摹,感受笔墨的韵味;音乐课上,他们跟随唢呐的节奏律动,沉浸在民间音乐的魅力中。老师们也感慨,非遗进校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孩子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老百姓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文化惠民不仅是送春联、剪纸,更是让艺术走进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日子更有滋味。”张兰军笑着说。
  在子长市文化馆,张兰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广场舞培训、剪纸培训、书法培训、干部职工美术培训等培训活动一应俱全。在张兰军的不懈努力下,子长市文化馆的合唱团队从最初的百余人发展到如今的一个场馆已容纳不下……
  在张兰军的推动下,剪纸艺人团队也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看到年轻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我觉得我们的古老文化又焕发了新生。”张兰军欣慰地说。如今,文化馆已成为子长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打卡地,每天都有大批群众前来参与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
  此外,张兰军还关注到一些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特别是老龄人员的生活困境。他们的剪纸作品无人问津,生活贫困。张兰军得知后,主动上门购买他们的作品。“这些老人的剪纸是最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承载着子长的历史记忆,我们不能让他们寒心。”他还积极帮助老人拓展销售渠道,联系商家、举办展览,让这些剪纸作品走进大众视野。
  今年,张兰军将目光聚焦到了钟山石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上。在多次实地走访与调研中,他发现,钟山石窟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极高,但受限于无博物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无法完整地向游客展示其魅力。“游客来到这里,看到的只是几座石窟,难以深入了解钟山石窟背后的历史文化,游览体验感受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已收集了大量资料,准备建议邀请专业人士对钟山石窟进行科学保护,抵御岁月侵蚀,并建立一座现代化的石窟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介绍等方式,让游客全方位感受钟山石窟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