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政府门前开夜市”的新闻冲上热搜,并引发社会关注。据媒体报道,安徽绩溪县政府门口有个夜市,一到晚上,摊贩云集、熙来攘往,不仅如此,摊贩和逛夜市的群众还能免费到政府大院里停车、接热水、上厕所,同时当地也派出了交警和城管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对此,绩溪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夜市是市民自发形成的,在这里摆摊没有门槛,也不收任何费用,这种开放已成为常态。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一夜之间,在县政府门口自发形成的夜市,以及“没有围墙、随便进出”的县政府,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城市有烟火气,才能与民心同频共振。
发展夜间经济,扩大内需,因城施策是关键。绩溪本身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与市井营商氛围,小商小贩走街串巷吆喝叫卖,本就是绩溪的传统与常态。以美食文化“引流”,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与营商环境优化,实现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一,直至此次绩溪县政府门前夜市的火爆出圈,都离不开到绩溪“奔县旅游”游客的宣传与推广。
无独有偶,同在安徽省的舒城县也曾因政府大院免费开放停车场、卫生间、开水间登上热搜,这两地都是在尊重各城市自身的风俗习惯基础上,向纵深层次持续推进的创新经济模式。这种找准自身定位、深掘自身特色的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值得更多地方政府借鉴,从而真正构建“千城千面”新发展格局。
新时代下,地方政府需进一步明确服务定位,主动充当市场秩序的守卫者。政府放权不等于不管,而是要积极探索调整职能定位,兼顾“放”与“管”、“管”与“服”之间的动态平衡。当然,良好和谐的秩序是地摊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让城市有烟火气的同时,当地政府也要妥善做好市容管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噪声扰民防治等工作,同步把服务保障落实到位。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对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和城市管理者们来说,不仅要关注市容市貌这个“面子”,更要善待摊贩对增收的渴求和市民对城市暖心烟火气的向往,进而让区域经济焕发活力,让人人都享有实实在在幸福感获得感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