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抻拉
● 石碾碎芽
● 拌米入锅
● 观察糖品
● 祖孙品尝
● 精选香米
● 冷却收储 陕北正月,凌晨五点,当人们还在梦中沉睡,延长县交口镇交口村的一孔窑洞里已飘出丝丝甜香。
43岁的韩军军早早起身,生火烧水。他小心翼翼地将麦芽拌入小香米中,再缓缓倾入大铁锅。不多时,蒸腾的热气裹着谷米的清香,在农家土灶间弥漫开来。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凌晨,亦是韩家手工熬麦芽糖传承了四代的寻常一幕。
“麦芽长到一寸左右最为妙,太短没味道,太长会发苦。”父亲的口传心授里,是几代人坚守的秘笈。
“这些活儿,我一个人干就行,让他们多睡会儿。”兄弟四人,身为老大的韩军军继承了祖传手艺,也传承了祖辈骨子里的质朴。
太阳渐渐升起,韩家小院热闹起来。母亲做饭、父亲指导、二弟烧火、三弟翻米……
麦芽糖的魂灵藏在时间褶皱里。从麦粒浸水育芽,糯米蒸煮发酵,再到糖水熬煮拉丝……每一道工序下来,一周已过。
“熬糖,也是熬人呐。”每次熬糖,从黎明熬到深夜,也让曾经的孩童辈分又增、霜染两鬓。
“小时候跟父亲步走到农村卖糖,他背大箱子、我背小箱子,一走就是一天。”韩军军说,儿时的苦,刻骨铭心。
一晃就是几十年,那些卖糖的苦日子已成历史。如今,韩军军和弟弟们娶妻生子,买车修房,生活就像麦芽糖一样,甜滋滋的。
午后阳光斜照小院,发酵的糖浆开始接受火神的淬炼。韩军军手持木棍,划出一个个丝滑漩涡,咕嘟起一串串沸腾的甜蜜泡泡。
“熬糖最累人,连续搅拌三个多小时,需要弟兄们一起上手。”弟兄们轮番接力,大侄儿也脱掉外套,甩开膀子。五谷的乳浆里,温柔地映出一家人的剪影。
最动人的场景总在暮色四合时上演。冷却的糖膏在特制架子上反复抻拉,麦芽糖由琥珀黄渐次转为象牙白,宛如月华流转。六岁的小侄女已然等不及了,抿嘴咂舌、馋溢酒窝。
韩军军说,一年四季,只有熬糖时,一大家子才能人在一起、心在一起。
韩家的麦芽糖,不仅是“家业”的传承,更是亲情的流淌和幸福生活的守望,在四季轮回中,终将定格为韩家最甜蜜的乡愁记忆!
(记者 惠延琴 邓志宏 王冬 通讯员 李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