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4日
家门口捧上“金饭碗”
记者 任琦 通讯员 焦博
  “以前我们出门打工像‘碰运气’,现在政府把岗位直接送到了家门口,省心又放心。”近年来,在安塞区化子坪镇政府“就业+产业”双轮驱动模式的引领下,石山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村民们也乘着镇政府开展就业试点的东风,在家门口捧上了“金饭碗”。
  为了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去年10月份,安塞区化子坪镇政府在石山村进行就业试点工作,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就业服务窗口,成立了镇就业指导中心,通过村干部及工作人员收集并筛选周边的招聘信息,推荐符合应聘条件的村民就业,为他们扩展就业空间。
  走进石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只见工作人员正在向村民介绍最新的招聘信息。“我们和周边工厂及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及时准确获取到最新的招聘信息。”石山村党支部书记吴伟宏翻着信息介绍道,从全职会计到乡镇卫生院护士,从酒店保洁到企业门卫,岗位信息细化到年龄、技能要求。
  为了让信息“不漏一户”,村干部们想出了“土洋结合”的办法:不仅用村广播“喊麦”、在微信群“刷屏”,还专人打印招聘信息下乡入户宣传。
  90后的吴文静是土生土长的石山村人,由于父母常年腰腿疼痛,失去劳动能力,她不能出远门打工,经由村干部推荐,于去年的11月份成功入职延长石油杏子川采油厂化子坪采油队。“能在家里就了解到招聘信息,比我自己出去找工作省心放心多了。”吴文静说,家里的收入比之前多了,心里挺开心的。
  与此同时,镇包村干部还与村民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定期回访村民,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在镇政府的推动下,村民们在就业指导中心还可以接受到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以及面试技巧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
  “村民们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技能水平,还增强了就业的信心和竞争力。”石山村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康旭说,截至目前,已有5名村民通过就业窗口的推荐成功找到了工作,人均月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
  石山村的就业试点是化子坪镇“造血式”促农增收的生动实践。“就业不仅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更点燃了他们的精气神。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进每个窑洞,好日子就会像苹果花一样,一朵接一朵地开。”该镇党委书记高炜说,“我们将继续以石山村为试点,不断探索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更多村民铺就一条幸福感满满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