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其中一个亮点,强调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对农村高额彩礼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彩礼,是蕴含着美好祝愿的“礼”,“礼”轻同样可以情意“重”。但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的彩礼数额持续走高,因彩礼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从现实情况看,高额彩礼并不必然是促进家庭幸福的密码,反而可能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而且彩礼数额越高,越有可能加剧家庭矛盾。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村高额彩礼,旨在促进婚姻平等健康,防止因彩礼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良现象。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强调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原则,并对彩礼的范围、返还的条件等予以规范。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行动起来,引导亲朋好友及身边人,坚决对高额彩礼说“不”,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以清风正气有效抵制歪风邪气。
从实践层面看,需要多维度发力,大力遏制高额彩礼歪风蔓延。一方面,民政部门要加快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可以从村民公约入手,探索推行婚礼“份子钱”、宴席、烟酒、礼金实行统一标准,使婚事新办、勤俭节约蔚然成风。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证制度,让结婚承诺、颁证仪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风尚,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新人对婚姻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要发挥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的警示引导作用。对彩礼纠纷预判不足,是高额彩礼歪风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级司法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要对涉彩礼纠纷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引导适婚男女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推动形成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夫妻观和家庭美德,营造新时代文明家庭新风尚。
高额彩礼捆绑青年群体追求幸福的权力,给人情往来加重无谓负担,更阻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稳健前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高额彩礼是一道“必答题”,高额彩礼之风亟须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