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县七里村的“延一井”是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长石油官厂是中国石油工业第一厂,百年老矿延长油矿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母亲矿、功勋矿。这些光环的背后有两位先驱,延长知县佘元章、洪寅功不可没。
佘元章,四川重庆府(今重庆市)丰都县人,道光十七年(1837)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其父虽有“神童”之誉,却科场失意,终生课徒为业,家境清贫,但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光绪二年(1876),年近四十的佘元章考中乡试举人,以“大挑一等”等候补缺出仕。在此期间,他一面在本县五云书院教书育人,一面博览医书,修成丰都一代名医。光绪二十年(1894),候缺十九年的佘元章以五十七岁之身,终于出任苦寒之地怀远县(今横山)知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徙任延长知县,任期达10年之久。莅任之初,时值延长大旱,五谷歉收,饥民遍野。佘元章上奏朝廷,获准以旧储边军之粮数万石赈济灾民,活民数万。延长地瘠民贫,疫情多发,他免费为穷苦百姓诊治,被称为“前庭办案,后堂诊病的县老爷”,颇得百姓爱戴。更以捍卫延长石油资源民族权益,创建延长石油官厂的历史贡献为世人所称道。
延安石油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高奴有洧水,可燃。”当时的高奴县,辖有肤施、延长、延川等在内的广大地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也说“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洧水,一说为丰林川水,一说为南川河水,皆注入延河。宋代沈括在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中进一步指出:“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首次将这种黑色汁水命名为“石油”,并科学预见“此物必将大行于世”。延长石油的开采与利用则见于《元一统志》:“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当时用途仅限于“疗疾燃火”而已。
明清时期,延安地方史志对石油的记载更为详细:“县城西门外井出石油,取者以雉尾蘸之,采入缸中。燃之如麻油,多烟。为墨至佳。更疗疮疾。”还说延长城西边有一石油井,油浮水面,晴天丽日下波光粼粼,号称延长八景之一的“油井波澜”。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聘用的水师顾问德国人汉纳根窜到延长进行考察:“德人某来延调查石油,得其大概而归。外人觊觎延长油矿即从此始。”两年后,佘元章主政延长县,发现县衙后门有石油渗出,河面上漂着油花,他敏感地意识到这里可能是一个富油区,于是从自己微薄的俸银中拿钱雇请工匠开凿了一口土井。
光绪二十九年(1903),汉纳根开办世昌洋行,摇身一变成为德商,又以旅游的名义窜到延长,进一步考察后,制订了开采计划,并串通大荔绅商于彦彪,延长县贡生刘德磬、郑明德、宋金声、廪生、郑肯堂等人订立合同,企图私自开采延长石油。当年六月,世昌洋行向清政府提请开采延长石油,并委托于彦彪面见佘元章进行游说:“延长离城十里烟雾沟一处油苗颇旺,的(即)系各路根源。县城附近及肤施、延川皆有此绪余。且延长距黄河百余里,将来如能开办,或开大路,或穿延流,即可由此运油浮江入海,细审情形,尽可试办。”
汉纳根之流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佘元章捍卫地方石油资源、维护中华民族正当权益的豪情。他立即将此事呈文上报陕西布政司、巡抚使,时任巡抚升允随即咨呈外务部,明确申言,延长油矿“自行开办,无论何人不得窥伺,用保利权,而杜争端”。当年冬,升允筹措本银一万两,在延长设局招商,委派专人负责试办油矿,并将于彦彪等人逮捕查办。世昌洋行仍不死心,又蓄谋掀起外交风波。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七日,德国驻华公使穆默就此事向清政府多次提出抗议,在清廷不予理睬后仍纠缠不休。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月,外务部致函德国公使穆默:“此时既经该省筹款,由官商自办,该行既无准办之据,即不得再有争执!”至此,汉纳根的图谋彻底破灭。不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的新派人物、状元曹鸿勋继任陕西巡抚后上书光绪皇帝:“(延长油矿)非即时开办,无以振陕西人因循之习,并无以绝外人觊觎之心。”光绪帝批“陕人自办”。在佘元章、升允、曹鸿勋等各级地方官员和民众的强烈抵制下,德国人觊觎延长石油的图谋终未得逞。光绪三十二年(1906),曹鸿勋申请试办延长石油矿“得旨恩准”,遂拨地方官银八万两作为开办资本,委任洪寅为延长石油厂总办。
洪寅,安徽泾县人,以秀才捐官候补知县。他奉曹鸿勋之命往湖北购买机器,并按矿务总局的指示,携带原油十余斤,于汉口工厂提炼。到汉口后,即请日本人阿部正治郎及化学博士稻井幸吉测验油质,“结果成分特佳,来源亦旺”,“胜于东洋,能敌美产”。阿部正治郎应曹鸿勋之聘,来陕进一步考察后十分满意,推荐日本人左藤弥市郎为技师,又介绍了木工、铁工、掘井工六名,订立了合同,一切机器委托左藤开单订购。
当时,铜川至延长的道路崎岖不平,路面仅容人马勉强通行,大型石油机械难以运送。曹鸿勋向朝廷上呈《为试办延长油矿筹修道路事》的奏折,建议“先从岭北开通车路”,“岭北车路,数年前已开至同官(今铜川),由同官至延长六百里中,只金锁关一处颇形艰阻,其余石少土多,开通较易”。获准后,即调集万余兵勇分赴沿途州县,与各州县征调的大量民夫一起分段施工。经过近一年,动用石工三十三万名,土工五十三万名,长达五百一十七华里的马车道路被拓宽修通。到了冬季,从日本定购的机械到了西安,遂即雇用大车陆续运到延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春,日本技师和工人也陆续到达,由左藤在延长县城西约一公里处勘定井位,三月开始安装橹台机器,四月二十五日开钻掘井,月终掘深二十三尺。当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洪寅为延长知县兼油厂提调。当月掘深七十三尺。六月,因石岩层厚,仅掘深五十七尺。七月三十日,井中油气沸腾,午后三时,不慎钻头掉入井中,又改用八寸钢钻头继续钻凿,钻到井深二百二十六尺时始见油,日产原油三百至四百斤。八月初三,钻至井深八十一米完井,命名为“延一井”。该井起初日产原油三千至四千市斤,十年后仍保持日产原油两千三百市斤的水平。同年九月二十日,在延一井旁建成炼油房,同时安装日本产卧式炼油釜一座,命名为“延长石油官厂”,当月炼油六百六十市斤。
打井建厂期间,“工程矿师、测绘委员络绎于道”。佘元章以古稀之躯“悉捐廉接待,不以烦民”。钻井开工后,他又不辞劳苦,亲自接待并积极配合日本采钻石油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延长石油官厂建成投产后,他踌躇满志:“吾行年七十,岂久恋此五斗粟哉!今为斯地辟一利源,吾志遂矣。”遂辞官回乡,民国七年(1918)逝世于乡梓,享寿八十岁。从光绪二十三年至三十三年(1897—1907),佘元章主政延长十年有余,为延长石油官厂的建立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致仕后,洪寅继任延长知县兼石油官厂提调。光绪三十四年(1908),陕西当局派吴源澧、舒承熙、杨宜红赴日本越后油厂学习石油钻采技术。宣统二年(1910),日本理学博士大冢专一应聘来延长石油厂勘测,绘图四张,又在延长城外胡家村等地勘定井位35个,延长油矿初具规模。
延长石油厂的开办,标志着我国石油采炼工业正式起步。不但填补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并且成功地抵制了西方列强对我国矿产资源的掠夺,有效地保护了民族权益。作为当时的地方官,佘元章与洪寅等贤达功不可没。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