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是广袤三秦大地上一位平凡的老人。她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显赫的头衔。她有的只是对我们最深沉的爱,以及一枚特殊的“勋章”——那是一枚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顶针。
记得小时候,全家人都穿着奶奶亲手做的黑布鞋。那时的布鞋,鞋底厚实,针脚细密,穿在脚上,仿佛能感受到奶奶手掌的温度。如今,虽然脚上踩着价格不菲的运动鞋,却再也寻不回那种黄土高原上黑布鞋特有的温情。
奶奶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从小便肩负起生活的重担。洗衣做饭、缝补纳鞋是她人生的第一堂课。岁月流转,随着家庭的组建,奶奶纳鞋的手艺愈发精湛。记忆中,她做的布鞋总是结实耐穿,怎么穿也穿不坏。
去年冬天,已经搬进城里居住的奶奶突然说要再做一双布鞋。她取出珍藏的碎布,熟练地刷上糨糊,一层层叠加。很快,厚厚的鞋底就有了雏形。这时我才注意到,奶奶的手上不知何时又戴上了那枚顶针。她眯着眼睛,努力将线穿过针眼,试了好几次才成功。她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嘴唇紧抿,脸上的皱纹似乎比记忆中更深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仔细地看过奶奶了。只见奶奶一手托着鞋底,一手紧握着针线,在昏黄的光线下专注地穿针引线。她的指尖顶着针,推着它穿过层层布料,仿佛在穿越岁月的长河。每一次针尖与顶针相碰,都会发出细微的“叮”声,像是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终于,针尖穿过最后一层布料,奶奶长舒一口气,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我拿起那枚顶针,轻轻摩挲着它表面的坑洼。这些深浅不一的痕迹,就像年轮一样,记录着岁月的变迁。它既是一件普通的工具,又是一枚特殊的戒指,承载着奶奶对家人无尽的爱。
今年春节,我再次回到老家。推开院门,看见奶奶依然坐在那张老藤椅上,手上戴着那枚顶针,正在缝补着什么。夕阳的余晖洒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温暖而静谧。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枚顶针不仅是奶奶的“勋章”,更是连接着我们祖孙三代的温情纽带,永远传递着最朴实无华的爱。
(指导老师 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