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8日
黄龙县白马滩镇解码乡村发展的“三重密码”——
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通讯员 张湘茹 白杨越
    ● 白马滩镇“暖山河畔”景区喜迎八方游客(资料照片)

  当咖啡香飘进美丽乡村,当研学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当体育赛事串联山水画廊,黄龙县白马滩镇正以创新之笔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秀美小镇白马滩,通过村咖经济+研学矩阵+赛事流量“三重密码”,在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诸如研学、康养、绿色培训、村咖、赛事的新业态和新消费场景,这些新业态不仅丰富了白马滩镇经济结构,还提升了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农旅+咖啡 为乡村振兴“续杯”
  曾经,边品咖啡边阅读书籍是城市的标配,而如今,白马滩镇神玉村也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咖啡香气。
  坐落在白马滩镇神峪川游客服务中心的神玉书局,是一座集书店、咖啡、旅游服务、文创展示于一体的新型复合式文化体验空间。书局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采用中式的原木色装修风格,室内放置了部分老式家具和生活用品做装饰,和中国传统乡村风貌相结合,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浓浓的乡野韵味。同时,将党建元素和当地民俗文化融入设计理念中,红色专区和游客专区错落有致,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憩空间,更满足了其精神需求。
  “没想到在村里还能喝到美味的咖啡。”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女士惊叹。神玉书局作为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有着更加多元的延伸空间,将本地文化、风景、农特产品等元素与咖啡融合在一起,让传统乡村再度焕发出青春朝气。
  农旅+研学 盘活乡村绿色资源
  在耕读文化长廊里边走边看,识别一件件农具,让书本里的知识回归现实;亲自动手磨豆腐、磨玉米,再烧火、切菜,亲手制作一顿美食,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伴随着鼓点的跳动,亲身体验黄龙猎鼓的震撼,在保护与传承中听见千年回响……
  近年来,白马滩镇通过“农旅+研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和乡村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性、实践性旅游体验。
  白马滩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白马滩镇精准把握国家支持开展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政策,成功打造了陕西省第三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对碾子湾、尧头、印象圪崂、神玉新村等5个村民小组105户农户300间闲置房屋提升改造,能够同时容纳513人的学生研学实践住宿区和6家农家乐,配有大讲堂、手工活动室、非遗猎鼓传承、户外农耕文化课堂、农耕种植体验区等,开设了以农耕劳动与非遗传承为主的多项特色课程项目。
  同时,依托研学基地开展的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亲子研学游活动持续升温,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收获自力更生的快乐。
  农旅+赛事 点燃发展新引擎
  从“村跑”到广场舞大赛,从乡村歌手擂台到青少年艺术节,白马滩镇将赛事融入乡村旅游项目,通过举办“群众当家、政府服务,体育打头、文化助阵”的赛事活动,不仅吸引游客前来观赛、参赛,更让乡村旅游持续火爆。
  13.14公里“村跑”大赛结合白马滩镇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特色,跑步路线把东周古寨、印象圪崂、暖山河畔等众多特色景点巧妙串联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乡村大舞台·有才你就来”3期广场舞大赛成功举办,来自全镇7个村的8支文艺代表队、80余名广场舞爱好者进行舞蹈技术的切磋和交流;乡村歌手大赛、“黄龙山之星”青少年艺术节用歌唱、朗诵等方式歌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村赛”不仅仅是体育活动,更是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白马滩镇通过赛事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赛事期间,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比赛,还可以参观乡村景点,品尝排骨火锅、搅团漏鱼,体验乡村文化。
  白马滩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白马滩镇将依托本地特色乡村文化与旅游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康养度假、赛事活动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模式,贯通产加销全链条,融合农文旅多领域,通过持续投入,建立健全组织、营销、宣传、服务体系,以新思路、新玩法、新产品推动乡村文旅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