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7日
圣地涌动“志愿红”
记者 孙艳艳 实习生 鲁思妍
  点点微光点亮希望,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将红色精神、民生需求与时代创新紧密结合,既传承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通过持续优化机制、拓展领域,书写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红色答卷”。
  “爱心妈妈”暖童心
  3月13日,延川县妇联携手中电投先融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在延川县家和万事兴影城开展“光影之约 暖心童行——我与爱心妈妈一起观影”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活动中,“爱心妈妈”们提前抵达影院,为孩子们分发准备好的零食和饮料,并轻声叮嘱孩子们观影礼仪。孩子们手捧零食,在“爱心妈妈”的引导下有序入场。
  延川县妇联主席冯晓莲说:“我们将持续深耕细作,积极探索创新关爱模式与方法,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联动,广泛动员更多爱心力量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
  近日,延安新区市政公司妇委会“爱心妈妈”团队走进帮扶儿童家庭,开展“爱心妈妈 结对关爱”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儿童送去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走访过程中,“爱心妈妈”们向结对儿童送上玩具、书籍等“爱心大礼包”,并亲切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做游戏,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状况,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自立自强。
  爱心妈妈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一群人为爱奔赴。
  2024年,宜川县妇联组织成立了“壶口情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目前志愿服务队已经有40余名“爱心妈妈”结队关爱帮扶着当地的困境儿童。
  2024年4月,市妇联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爱心妈妈”,呼吁全市热衷公益、具有奉献精神的爱心人士与留守困境儿童结对,以“一对一”或“多对一”方式与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帮扶。近一年来,我市有“苔花妈妈”“枣乡爱心妈妈”52个团队、1300余人加入“爱心妈妈”,先后开展了300多次帮扶志愿服务活动,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暖阳行动送关爱
  3月8日,黄陵县桥山街道梨园社区“暖阳敲门人”——银龄互助暖心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梨园社区书记党乔峰、工作人员胡娇娇、陕西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兰丽娟携社工、梨园社区“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银发天使”志愿服务分队志愿者一同走进第一位独居老人家中,为老人送去关怀和温暖。
  梨园社区“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银发天使”志愿服务分队的寇阿姨和姜阿姨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尤其关心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这次“暖阳敲门人”项目启动后,她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志愿者们买好食材来到了赵阿姨家中,她们一边和赵阿姨聊天,一边动手准备午餐。厨房里,三位阿姨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午餐就准备好了。饭菜的香味弥漫整个房间,让人感到无比温馨。
  午餐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赵阿姨感慨地说:“平时一个人在家,总觉得冷冷清清的。今天有你们来陪我,真是太好了。这顿饭吃得特别香,心里也特别暖。”两位志愿阿姨也表示,能够为赵阿姨带来快乐,她们自己也感到非常满足。
  “‘暖阳敲门人’不仅是一顿饭,更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会将这份温暖传递得更远,让每一位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都能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和爱。”梨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乔峰说。
  “一老”连着牵挂,“一小”承载未来。宝塔区南市街道杜甫川社区党总支以“书香杜甫 和乐满川”为理念,积极开展免费钉鞋、磨刀磨剪、义诊、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还为辖区的孤寡老人提供午餐。同时,开设“七彩假期课堂”,增设托管班,提供午餐、作业辅导等服务,不仅使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同时也解决了家长接送难、假期看护难的问题,惠及辖区500余名学生。
  “雷锋使者”处处见
  3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连日来,甘泉县美水街道南关社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在康养中心院内,理发志愿者一边与居民唠家常,一边手起刀落,剪发工具运用自如,不一会儿,居民的头发就变得清爽利落,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剪刀翻飞间,传递的是志愿者的巧手匠心,更是邻里互助的温情。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在圣地延安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吴起采油厂团委携延长石油山丹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吴起采油厂分队30余名志愿者走进合沟小区,开展“青春志愿行 奋进新征程”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爱心缝纫等志愿服务。
  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南关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带着满满的关怀与爱心物资,为困难居民送去了春日里的问候。
  活动中,社区干部与志愿者们化身传递爱心的“雷锋使者”,手提装满生活物资的袋子,奔赴每一位困难居民的家中。他们有的拿起扫帚,仔细清扫着每一个角落;有的挽起袖子,认真擦拭着桌椅板凳;还有的贴心为老人整理床铺,铺平褶皱的被褥……他们拉着老人的手,耐心询问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并细心叮嘱老人随着天气变化注意增添衣服、合理饮食,如果有困难随时与社区联系。“你们像雷锋一样,时刻惦记着我们这些困难户,我这心里热乎乎的,感觉啥困难都不怕了。”居民李润连老人感谢地说道。
  志愿服务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润滑剂”,更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灯塔。
  近年来,我市将志愿服务作为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去推动,先后开展了敬老月主题志愿服务、儿童消防安全教育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挖掘了“新时代愚公精神服务队”“张思德消防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先进组织和典型代表。围绕志愿服务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设计运行及“社工+志愿者”服务基层治理效能进行专题培训。开展“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群体的精神慰藉、成长关爱、就业辅导、救助帮扶等多项服务。
  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有22.3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645支,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9万个。建立城乡社区志愿服务队150支,吸纳志愿者9000多名,开展志愿活动2657次,组织2万余人次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精神抚慰等服务,服务时长达2万多小时。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引领带头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各县(市、区)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规范各类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增强志愿者成就感和荣誉感。谋划一批易参与、好上手的‘小而美’志愿服务项目,巩固提升‘山丹丹’‘红领巾讲解员’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延安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黄利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