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雷悦)近日,洛川县土基镇组织黄连河村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前往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育苗基地,围绕“高标准温室大棚建设”“产销一体化运营”等主题开展考察学习。
黄连河村是坐落在洛川塬南部的一个川道村,近年来,因发展林下经济、大棚香菇种植等让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此次学习旨在通过实地对标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本地高标准温室大棚的建设模式,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通过错期育苗、品种优化、科技赋能,构建起“育、产、销”一体化蔬菜产业链,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其“以技提质、以销促产”的模式为考察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马场村育苗基地,考察组以“实地观摩+经验分享+互动问答”的立体模式,深入育苗温室、种植大棚和分拣车间,重点学习大棚骨架结构优化、温控系统智能化、精准灌溉技术等核心环节。“在搅拌基质的时候要注意湿度,不要太干;在调节设备点籽的时候要注意深度,不要太深,不然不容易出苗。”基地技术员现场演示操作流程,并针对黄连河村实际需求“一对一”答疑。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收获了先进的农业知识,更打开了我的思路,坚定了我发展好黄连河村的信心。”黄连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红民坚定地说。
今年以来,土基镇将壮大村集体经济列为乡村振兴“头号工程”,指导各村党支部深挖本土资源,以农业现代化推进项目提质增效,让集体收益更有保障。目前,土基镇黄连河村利用中组部第四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的200万元资金,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4座,其中2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种植豆角、白菜、萝卜等经济作物,其余12座通过公开招标租赁给相关企业,承租方支付设施租金,并为村集体自营大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兜底收购保障,形成“租赁收益+技术赋能+保底销售”的多元增收机制。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必须谋实策、见实效。”土基镇党委书记赵烨表示,土基镇将围绕经营模式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化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村企合作,通过加快农业设施标准化升级,探索完善赚租金、保技术、畅销路的合作运营模式。同时,立足畜牧产业,探索错峰高效利用大棚,实现农业有机肥、菌菜产业双收益,使大棚真正成为村企共富的“聚宝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