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高延东:田间履职书写共富经
通讯员 袁妞
    高延东(左)田间走访调研

  在延川县大禹街道眼头塬村的田垄间,总能看到一个沾满泥土的身影——村党支部书记高延东。这位从田埂走出的人大代表,在沟峁梁塬间努力书写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生动答卷。
  自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高延东始终牢记责任、肩负使命,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投入服务乡村、服务百姓的工作中,成为乡亲们信赖的“贴心人”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当选人大代表后,高延东长期利用农闲时间,走访各个村庄,与乡亲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农村教育资源短缺、乡村医疗条件薄弱、农业技术应用滞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这些带着体温的民生关切,在年复一年的奔走中,化作一条条建议、一项项举措。
  “脚底板下出真章”是高延东的履职信条。多年来,200余次选民接待、无数场座谈调研,让他的建议始终带着泥土的芬芳。2024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落实后,共举办108期培训班,培训农户2063人次,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
  高延东深知,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份职务,更是一份责任。他一直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作为眼头塬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帮助脱贫户解决资金难题,扶持发展产业,确保脱贫不返贫。他的努力让村民们的收入逐渐稳定,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在这过程中,高延东不仅关注个人的脱贫致富,更注重集体产业的发展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富裕。
  “要想让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更稳、更远,产业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高延东扛起锄头作示范,在自家承包地开辟“试验田”,率先发展起小杂粮产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金灿灿的谷浪不仅晃亮了乡亲们的眼,更点燃了他们的种植热情。现如今,眼头塬村已经成为大禹街道“小杂粮”种植示范村,产业规模达到2120亩,带动157户农民增收致富,乡村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