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松弛感”一词火了起来,它是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诗意栖居。那么该如何把握“松”与“紧”之间的关系呢?对此我认为应当秉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重要阶段或是高光时刻,我们常会听到“抓紧时间”“把弦绷紧”等一系列话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时间的弥足珍贵和任务的艰巨繁重,身为毕业班学生的我深有体会。诚然,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要集中一切精力和时间去为自己赢得鲜花和掌声。高考,是一场知识、心理、身体素质的综合较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必须保持着“紧”的态度,不浪费一分一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在失败后低迷、放弃,才能让自己以后的人生松弛有度,现在的“紧”是为了以后的“松”。
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我们何曾不羡慕奥运健儿们矫健的身姿和自信的光芒呢?他们,似乎要比普通人更“紧”,他们与身体较量、与命运抗争,看似日复一日的训练,实则是对他们意志的磨炼。谷爱凌、苏翊鸣等小将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愿景融合起来,时刻以“紧”要求自己,挑战极限,为国争光。
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松”“紧”的把持,那么我们的家庭甚至社会又是怎样一种风气呢?只有准确把握好“松”与“紧”的尺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生活中的“松”“紧”随处可见。有的人以“松”填满生活,有的人却时刻保持“紧”的状态,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紧”是生活的主体,但也要让“松”来适当地调节生活。生活中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应以期待的心态迎接生活。看似流行的“松弛感”一词,却恰好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现状。有人生活于霓虹灯的丛林,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和生活中的小确幸,做到了“紧”但却忽略了“松”的存在;有人摆烂、躺平,觉得生活黯然无味,不见天日,一味地躺平是对生活的妥协,没有领悟生活的真谛,忘了寻找自己的那份“紧”。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可见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希望,可见南仁东“天眼探测星河阔”的梦想,可见几代人“蟾宫桂枝携月壤”的激昂。吾辈之青年,应准确把握“松”与“紧”,做到“松”中有“紧”,“紧”而不“松”,以“松”“紧”之道明泱泱华夏之壮美,扬泱泱华夏之荣光。
“松”与“紧”的关系不仅是生活的哲理,也应是我们青年人处事的准则。时代激流勇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要提升自我内在的境界,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真正的松弛感,妙显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