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延媛 方大燕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通常指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全产业链的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革命圣地延安,发展低空经济的号角已然吹响。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政策扶持,延安低空经济已初现萌芽,通用机场建设稳步推进,低空旅游项目崭露头角。
但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市场认知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步伐。延安,这座充满红色底蕴的城市,如何在低空经济赛道上突破重围、展翅高飞,化挑战为机遇,实现经济的新腾飞?让我们一同探寻答案。
蓄势待发的低空潜力
“快看,那架巡检无人机飞得好稳!”3月31日晚,延安宝塔山被绚丽的灯光点亮,澄澈的夜空下,一场以“智领低空 数创未来”为主题的无人机飞行表演震撼登场。
在表演中,巡检无人机宛如灵动的飞鸟,有条不紊地穿梭于山体周边,凭借敏锐的“电子眼”,精准扫描着山体滑坡风险区域。医疗无人机也毫不逊色,搭载着急救箱,在5G专网的助力下,似一道银色闪电划破夜空,仅用15分钟便完成急速送达任务,成功开辟出一条紧急医疗救援新通道。物流无人机则吊运着红彤彤的延安苹果,稳稳地飞越城区,引得下方观众纷纷拍照留念。这场表演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延安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事实上,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发展低空经济和数字经济视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立足全市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延安精心规划,确定了现代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及新材料、苹果及特色食品、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数字经济、文化旅游这7大产业集群,以及与之对应的25条重点产业链,以高瞻远瞩的站位、大刀阔斧的力度,高标准构建契合延安实际的低空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完善的产业布局离不开坚实的平台支撑。目前,延安拥有高新区、新区两个开发区,3个数字经济集中区和孵化器,14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以及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些平台为企业落地生根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和强大投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延安南泥湾机场、黄陵通用机场相继建成投运,陕北首家无人机驾校培训基地启用,安塞涡喷式航空发动机项目一期顺利建成投产。尤其是在无人机产业方面,延安已取得显著进展,重点发展的涡喷式航空发动机及高亚音速特种无人机,正稳步推动当地低空领域制造业迈向新高度。
当下,延安正全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在物流配送、农业生产、医疗救护、应急抢险等多个领域试点开展无人机应用,同时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全方位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这一系列举措,彰显出延安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决心与行动力。
为进一步助力延安数字经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布局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推广低空物流、无人配送等模式”。不仅如此,延安还制定出台了《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九条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数字经济等给予大力扶持。特别是针对新落户且经营范围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整机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与商业运营等领域的低空经济企业,延安从要素保障、基金支持、贷款贴息等多方面提供最大程度的优惠。
展望未来,延安将以低空综合应用和低空装备制造为产业重点,着力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低空经济与红色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延安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让飞机、无人机在圣地延安的蓝天里“忙活”起来——送快递、搞旅游、做检测,甚至还能帮乡亲们种苹果、卖苹果!
阻碍腾飞的现实羁绊
作为革命老区寻求产业突破的关键着力点,低空经济承载着各方的深切期望,然而,其前行之路却充满艰难险阻。
“想在延安体验航空运动?貌似连个正规场所都没有。”90后互联网从业者小张的这番困惑,反映出不少年轻人的心声。记者走访调研发现,即便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年轻群体中,对低空经济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模糊概念上。
而在普通市民群体里,这种认知断层的现象更为突出。“低空旅游?那不就是坐飞机嘛?”68岁的退休教师李大爷满脸疑惑地说道。当得知能够乘坐直升机俯瞰宝塔山、壶口瀑布等壮美景观时,李大爷眼前瞬间一亮,可紧接着又皱起眉头:“想法确实新颖,就怕价格让人难以承受。”这番对话,展现出民众对低空经济既充满好奇,又有所担忧的复杂心态。
这种认知上的滞后,直接导致低空经济市场难以健康发育,就如同种子失去了适宜的土壤,再好的产业规划也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打破认知障碍,仅仅只是延安低空经济发展征程的开端。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延安低空经济的推进面临着严格的制度性约束。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得可用低空空域资源相对稀缺。当前,低空飞行主要依托延安南泥湾机场及周边临时空域开展试飞活动。但由于需要与民航、军方进行空域协调,审批流程繁琐,周期漫长。并且,现阶段低空飞行业务大多集中于农林作业、短途运输等传统领域,在应急救援、红色文旅、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低空消费市场的潜力远未释放。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成为制约延安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市召开的低空经济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大会上,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大数据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从喜指出,低空基建网络布局不合理、起降场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延安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起降点、充电设施等“硬基建”数量匮乏,现有的规划布局无法满足航空器起降、备降、停放、试飞以及维保等一系列需求;另一方面,低空智联网、数据安全等“软基建”的行业标准尚未统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协调。
在延安低空经济尚处萌芽状态的当下,类似这样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值得期待的是,一旦延安成功攻克认知、制度、基建等难关,低空经济必将乘势而上。
引领高飞的破局之策
如何突破困境,找到破局之策,实现从蹒跚起步到振翅翱翔的转变?
4月2日,我市召开的低空经济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大会上,《延安低空经济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这既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陕西移动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数字政府联合研究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
《延安低空经济发展蓝皮书》全面介绍了低空经济及其前景价值,分析了陕西省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和延安低空经济发展基础、应用场景需求,并给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的工作体系、创新投入、创新主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中国移动陕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敏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既是技术创新的竞技场,更是央企担当的试金石。中国移动将以《延安低空经济发展蓝皮书》发布为契机,坚定履行“三个主力军”职责:一是当好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加快构建覆盖延安全域的低空智联网,打造“通感算智”一体化的数字空域;二是当好产业生态的聚合者,联合西安交大等高校及产业链伙伴,推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与示范应用;三是当好民生服务的赋能者,让低空经济成果惠及延安乡村振兴、灾害防治、文旅体验等民生领域。我们坚信,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延安必将在低空经济浪潮中走出一条“红色基因与数字动能交融”的特色发展之路。
会上,一些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也共商了延安数字经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合作新机遇、新未来。
西安黑洞产业智库首席专家,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金乾生表示,延安堪称陕西发展低空经济的绝佳区域。相较于地面交通,低空运输在延安优势尽显。延安地处关中与榆林,乃至内蒙古的咽喉要道,无论是进行人流汇聚,还是开展物流集散,其区位优势都极为突出。此外,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独一无二,兼之拥有独具神韵的山水风光,在低空旅游观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欣喜的是,延安在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已走在全省前列。
金乾生认为,与其他产业发展模式相似,低空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发挥推动作用,以市场为主导方向,国企民企协同参与,凝聚多方合力,探索契合延安实际的发展道路。对此,他提出三点针对性建议。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机场和飞行网络建设规划,从而实现统筹全局、提纲挈领,为低空经济的长远发展绘制清晰的蓝图;二是推进协同建设。要同步开展产业基础条件建设、产业主体招商、产业市场(应用场景)开发工作。通过多方协同,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推动低空经济有序发展;三是打造发展闭环。要以低空飞行刺激市场需求,借助市场力量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具体而言,可开通延安、黄帝陵、壶口瀑布之间的低空旅游线路。这不仅能让游客免受长途奔波之苦,惬意领略延安的红色文化、革命传统、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还能加速产业要素的集聚,带动低空物流、通航产业蓬勃发展。
陈从喜则提出,延安发展低空经济,需着重把握“六要素”。地方政府应立足本地实际,制定详实的实施细则与配套政策,做好空域、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同时主导地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起降场、充电站、维修中心等,为低空飞行活动筑牢根基,并推动基础设施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要在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寻求突破。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需持续拓展低空飞行器的应用场景,满足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并在产业融合方面,推动低空经济与大数据、农业、体育、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低空新业态。借助“低空投资+低空消费+低空出口”的发展模式,拉动地区GDP增长,开辟延安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智领低空,数创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延安低空经济必将展翅腾飞,让老区人民真切感受到科技发展的红利,为这片红色热土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