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9日
洛川县北关社区组建“果乡红”调解队——
将矛盾高效化解在楼宇间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郭玉侠
  “楼上漏水把我家墙泡了,这事儿到底咋解决?”4月6日傍晚,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北关社区居正小区居民王秀兰在单元门口拉住网格员老张问道。老张立即掏出手机,在“果乡红调解”微信群呼叫调解员、物业和楼上住户,15分钟后三方在漏水现场碰头协商。这是该社区“果乡红”调解队“楼栋议事”机制的日常一幕。
  2024年下半年,北关社区党总支书记梁刚刚在走访中发现,苹果产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将矛盾化解在社区楼栋间,梁刚刚与洛川县人民法院法官范小明一拍即合:组建一支“果乡红”调解队。
  “果乡红”调解队以社区党员为核心,吸纳在职法官、退休律师、能人贤士等人群,形成“党员带头、专业支撑、居民参与”的模式。调解队办公室设在社区综治室,墙上挂着“调解千家事 温暖万人心”的标识,柜子里整齐摆放着调解案例汇编。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用法律和情理两把尺子量。”退休法官李建军在调解一起购房合同纠纷时,带领队员查阅资料,走访30户居民,最终按双方意愿达成协议,重新签订合同落实。调解成功当天,居民老周握着李建军的手说:“原本以为要打官司,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太感谢了!”
  “老李,小区门口又因为停车拥堵问题吵起来了!”3月的一个清晨,网格员小王火急火燎地找到调解队。老李立即联系物业、城管工作人员,20分钟内赶到现场。
  这样的“三调联动”场景,在北关社区已成常态。调解队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社区划分为1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调解员、1名法官联络员、1名网格员。遇到复杂纠纷,法院提前介入指导,公安局提供技术支持,凤栖司法所负责协议合法性审查。
  自成立以来,调解队通过“三调联动”机制化解邻里纠纷32起,婚姻矛盾3起,提供遗嘱咨询、防诈骗宣讲4次。
  “以前用几张长椅拼成简易调解台,拉家常、摆事实、议方案,就是咱社区的三步调解法。”45岁的调解员张文莉说,“现在不一样了,指尖上的调解室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叮……”社区居民王敏霞收到一条微信提醒:“您提交的噪音纠纷调解申请已受理。”通过“果乡红”微信群,她当天就与楼上邻居进行了视频调解。调解员在线展示《民法典》相关条款,双方达成“错峰活动+铺设隔音垫”的口头协议。
  这样的智慧调解模式,让北关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矛盾。调解队接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纠纷在线申请、证据在线提交、协议在线确认。目前,线上调解案件占比达20%,平均调解时长缩短至3天。
  “调解工作就像种苹果,得有耐心、细心和真心。”调解员老张的调解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家长里短,扉页上写着:“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如今,“果乡红”调解队已成为北关社区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让每个调解故事都成为社区治理画卷里的一抹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