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吹绿广袤的山林,黄龙县也迎来了一年中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势,黄龙县闻令而动,从责任落实、宣传教育、火源管控到应急储备,多维度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春季护绿防火行动。
织密责任落实“一张网”
黄龙县各乡镇将护绿防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起系统且严密的责任体系。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清明假期防火工作的几条措施》。从4月2日起至清明假期,全县各乡镇、县直机关各单位不放假,下沉包抓乡镇、村组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排查工作。全县累计500余人下沉47个行政村,包村驻守,积极配合各乡镇进行防灭火工作。
各乡镇均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制,组建多个工作组下沉到村组一线,与村级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机制,把护绿防火责任层层压实,打造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在此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防火意识,各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石堡镇精心部署13辆巡查车,从早7点至晚8点,不间断穿梭于大街小巷、山林周边,车载音响循环播放森林防灭火告知书,让防火知识“声”入人心。白马滩镇通过悬挂主题横幅,让防火标语在主要路口、林区入口醒目可见,此外利用村广播每日定时循环播报防火法规,实现宣传全覆盖。瓦子街镇巡查车同样每日定时巡查,发放防火宣传页,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界头庙镇出动防火车宣传440余车次、悬挂24条宣传条幅、发放1000余份宣传资料,并与辖区林业单位开展8次联合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防火意识。崾崄乡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宣传模式,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森林防火知识、典型案例,线下发放3000朵祭祀用花、1500份防火手册、张贴80份防火令,扩大宣传影响力。圪台乡充分借助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知识,在重点林区设置12块固定宣传牌,悬挂30条警示标语,时刻提醒群众注意防火。
筑牢防火安全“防火墙”
火源管控作为森林防火的核心环节,黄龙县各乡镇在进山路口、村口等关键部位设置检查卡点,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严禁携带火种进山,提供免费菊花,引导文明祭祀。此外,在有坟头区域设置24个临时检查点,严格落实“两换一陪三落实”等措施,开展“鲜花、树苗换纸钱”活动,执行“查火种、收缴易燃品、签承诺、盯坟头”四步管控法,确保火种不上山,火源不入林。
为确保在发生火情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黄龙县各乡镇持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实物资储备。石堡镇13支半专业扑火队共240名队员时刻保持待命状态,实行24小时备勤制度,通过“不打招呼”的方式开展防火演练,不断提升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白马滩镇组建8支半专业扑火队伍,配备专业装备,开展2次实战演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指令直达。三岔镇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镇村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更新调整半专业扑火队伍成员,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提前储备补充防火物资,为应急处置做好充分准备。界头庙镇选优配强34人的镇级半专业扑火队,协调辖区内3个光伏企业分别成立不少于20人的防火应急队伍,更新购置风力灭火机29台、铁锹225把等扑火设备,组建550人的村级义务扑火队,构建起多层次的应急救援体系。崾崄乡组建120人的扑火队伍,开展1次半专业扑火理论培训和2次实战模拟演练,全面清点、检修物资储备,与5户村民签订应急运输协议,确保30分钟内响应到位。圪台乡组建20人半专业扑火队伍,组织培训演练,配备充足的扑火装备和物资,并与辖区林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协同作战。
在这场守护绿色家园的行动中,黄龙县各乡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责任和担当,在黄龙县的广袤大地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