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薄如蝉翼的“瓦堡老城里”子长煎饼卷起鲜嫩多汁的烤鸭,线上轻松下单即可享受味道醇香的“老师家”羊杂碎,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云逛”延百集团旗下的各大商超……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老字号企业以更加新颖的形式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老字号”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商业变迁的见证、日常生活的写照。近年来,我市老字号企业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品牌培育、产品研发、渠道拓展、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心用力用情而为,让“老字号”焕发出全新活力。
奔向新赛道
“大家别着急,稍微等一下,我们正在加紧做……”4月5日,华灯初上,二道街夜市“老师家”羊杂碎总店内人声鼎沸,食客们排起了长龙,等待着品尝鲜香四溢的羊杂碎。
作为我市首批入选的“延安老字号”企业,多年来,“老师家”羊杂碎凭借着严把食材关、清洗关、熬制关、服务关,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美食“网红店”。
“餐饮能代代传承下来,凭的是良心。”望着店内大快朵颐的食客,“老师家”羊杂碎第五代传承人师媛告诉记者,“我们在延安只有两家直营店,之所以没有启动加盟连锁店,就是想集中精力做好做优产品。”
在师媛看来,传承与创新并不冲突,老字号企业正是在“守”与“变”中不断发展的。如今,“线下沉浸式体验”和“线上便捷式销售”已成为“老师家”羊杂碎的新赛道。
走进总店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包装精良、种类丰富的预制产品。“本地人想带给外地朋友品尝,游客吃完后都还想带回家乡,怎么办?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在万花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口味复原率达到95%以上,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线上销售火爆。”师媛告诉记者,2024年,他们的产品营业额达到了300余万元。
师媛经常受邀参加全国各地各类展会,通过现场制作、品尝,让陕北特色美食俘获外地食客味蕾,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经验。“我们要守好‘延安老字号’这个‘金字招牌’,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让老字号企业走得稳,走得远,更走得好。”师媛说。
玩转新舞台
当下,短视频平台已然成为品牌营销的主阵地。“老字号”如何施展“十八般武艺”俘获更多年轻消费者“芳心”?我市许多老字号企业既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下促销活动,又在视频号、抖音等众多热门平台“火力全开”,让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字号”跑出“加速度”。
4月6日,正值周末,在延安百货大楼商场内,柜台上物品琳琅满目,客流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同样热闹的,还有延百集团在视频号、抖音、小程序等各大网络平台的新舞台。
“当00后第一次做销售”“逛超市的乐趣谁懂”“没想到新领导竟然是闺蜜”……诙谐幽默的短视频内容,贴合当下传播的潮流趋势,潜移默化间进行品牌宣传。2024年,延百集团在网络平台收获了300余万点赞,圈粉无数。
陕西延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延百集团)是陕西老字号,也是全省目前唯一一家百货类老字号企业。
作为延安本地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流通企业,延百集团旗下的百货大楼、东大百货、东大上品、尚家超市等陪伴了市民数十载,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小的时候我妈带着我逛百货大楼,现在成家后我带着孩子来逛。这里品类丰富、售后有保障、环境也好,要是不想出门还可以线上购物,非常便利。”市民张芳芳感触地说。
老字号企业既要守住“匠心”,也要与时俱进拥抱时代,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延百集团副总经理刘莉莉介绍,多年来,延百集团在品牌定位、业态打造、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管理制度等方面一直积极尝试,比如率先引进了很多国外大品牌满足本地高端客户购物需求,开通“延百集团”小程序可实现线上购物,实行“先行赔付”的售后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等,努力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购物体验。
去年,延百集团组织员工分批次前往河南实地参观学习胖东来经营模式。刘莉莉告诉记者:“胖东来的礼盒在卖场很受欢迎,我们回来后也尝试推出了‘延百礼盒’,选品完全站在消费者的需求端,突出产品实用、实惠特点,推向市场后很受欢迎。”
守正与创新,一直贯穿于延百集团的发展历程。如今,延百集团已逐步形成以百货零售、超市连锁、土特产加工销售为主的三大产业板块,同时涉及酒店餐饮等多元化企业。“我们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刘莉莉说。
拥抱新市场
4月7日下午,在位于新区福仁巷的子长老城里煎饼馆延安总店,市民李梦媛和同事们忙完工作后抽空在此吃饭。“子长煎饼软糯劲道、汤汁浓郁,现在种类比以前丰富许多,我们隔三岔五就来吃。”李梦媛说。
子长煎饼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张薄饼,可卷万物”是对子长煎饼最贴切的形容。创始于1935年的“瓦堡老城里”子长煎饼品牌,是陕西老字号、延安老字号,也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陕西老字号餐饮企业。
“子长煎饼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走出去。”作为子长煎饼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多年来,从扩大品牌宣传、创新产品种类、研发储存技术到拓展营销渠道,赵延东一直走在改良创新的路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子长煎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014年,“瓦堡老城里”入驻西安市永兴坊非遗美食街区,成为子长煎饼的重要展示窗口。“在永兴坊,我们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子长煎饼凭借独特的口感受到广大食客的欢迎。”赵延东介绍,子长煎饼品类多,为此还特别推出了“兰花花”套餐,类似于煎饼拼盘,让顾客品尝到更多口味。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体现在经营发展的点滴。“子长煎饼以前多是放在碗里的,汤汁浇上去后口味基本就固定了。我们尝试将煎饼装盘、放蘸碗,这样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灵活调整,装盘后也能展示出子长煎饼的美感。”赵延东介绍,在菜品研发上,他们陆续推出了烤鸭煎饼、香菇鸡蛋煎饼等品类,满足不同客群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
子长老城里煎饼馆还是子长煎饼非遗工坊和传习所。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子长煎饼、爱上子长煎饼,赵延东将教学场地转移至线上,通过直播展示子长煎饼制作技艺。“我们现在正在全力研发子长煎饼储存技术,希望将来可以实现预制生产,让子长煎饼出现在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上。”赵延东说。
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截至目前,我市拥有“陕西老字号”4个、“延安老字号”10个,涉及餐饮、制药、酒业、宾馆等多个行业,品牌建设成效日益显现。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激发老字号发展活力,弘扬“延安老字号”品牌价值,擦亮“金字招牌”。未来,还将继续支持企业申报各级“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引导餐饮老字号市场主体在经营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加快创新,与知名设计企业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实现时代潮流气息与传统饮食文化深度融合,推动老字号企业进一步做优做精做强。
延安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崔饶露一直研究“老字号”相关课题。在她看来,延安孕育了一批具有红色基因和陕北特色的老字号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红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重要载体。要实现老字号企业的传承发展,需要构建系统化的创新转型升级路径。在产品层面,应坚持“传统工艺+现代需求”的研发理念,开发健康化、绿色消费等便携式新产品,如低糖油糕、即食包装等;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深挖红色文化内涵,通过纪录片拍摄、文创产品开发、跨界联名等方式增强品牌厚度;在营销渠道上,要构建“线上电商+线下体验”的立体网络,通过直播带货、主题旅游、沉浸式体验店等新业态模式拓展市场。
“‘老字号’创新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用现代语言重构品牌的生命力。建议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高校输送创新人才,企业强化市场意识。通过‘红色文化+现代消费’的融合发展模式,让延安老字号既守住文化根脉,又焕发时代生机,最终实现从地方品牌到全国品牌的跨越发展,为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崔饶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