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2日
太湖畔“取经”黄土坡“答卷”
——记延能集团赴宜兴挂职干部杜小溪
  记者 姜顺 方飞飞
  “挂职的这一年,是我学习成长、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的一年。”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控审计部部长杜小溪说道。
  四月的延安,柳芽初绽。在办公室里,杜小溪翻动着挂职期间的工作日志。笔记本上,“创新”“风控”“绿色转型”等关键词被红笔圈了又圈。
  观念碰撞
  2024年3月,杜小溪接到挂职通知时,案头的延安能源项目审计报告正翻到第173页。作为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内控审计部长,她熟悉企业内部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却从未想过自己有幸去江南地区“取经”。
  “越靠近沿海,人们的创新理念和改革思想就越活。要学,要好好学!”在宜兴市交通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杜小溪的新头衔是副总经理,分管资产运营与内部审计。第一次参加项目评审会就让她大开眼界:会议室大屏上,风险数据像潮水般实时刷新,AI系统用红色感叹号标出合同里的合规漏洞,施工进度精确到小时。
  “我们的审计还停留在查账本,人家已经用数字画像了!”杜小溪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个感叹号。
  之后,她便一头扎进审计工作当中,参与完成对18家下属企业的经济合同审查与审计问题整改,对22个外拓工程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并出具高质量报告。最让杜小溪自豪的是,她按规范程序完成了集团17家企业的股权整合与法人治理结构调整。
  “这些工作,既要精准把控风险,又要兼顾效率。”杜小溪回忆道。
  一年来,杜小溪走访调研了30余家宜兴企业,完成《企业高质量发展下的大风控》调研报告。在江苏农信的智能风控平台前,她惊叹于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在灵谷化工园区,她目睹了传统化工企业通过工艺革新,实现废水零排放,还将工业废渣转化为新型建材原料……
  “这种将环保压力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创新思维,正是延安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亟需借鉴的。”她在调研笔记中写下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架起发展桥梁
  挂职期间,杜小溪的身份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桥梁纽带。她服务保障30余批次延安考察团,促成宜兴交通能源集团与延长县签订400箱苹果采购协议。当一箱箱贴着“延安红”标签的苹果从黄土高原运往江南,她深刻体会到“东西部协作”几个字的分量。
  “这不是简单的资源对接,更是发展理念的碰撞。”杜小溪说。
  在宜兴的街头巷尾,杜小溪捕捉着城市跳动的脉搏。晨会制度的高效、KPI考核的精准、员工创新积分的激励……这些细节让她意识到,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革命。
  “延安企业不乏拼搏精神,若能在管理上植入‘绣花功夫’,发展动能将不可限量。”杜小溪暗下决心,要将这些“宜兴智慧”带回延安。
  宜兴的“基层党建红”引领“网格治理蓝”的创新案例也让杜小溪印象深刻。各级基层党组织聚焦书记项目、党建赋能、机制创新、品牌培育四大主题,形成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的党建创新案例。这种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做法,让她看到了提升延安企业管理水平的新的可能。
  采访中,杜小溪还提到,宜兴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5%投入研发,这种魄力令人震撼。当地企业通过与高校共建实验室、设立院士工作站等方式,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这种对创新的执着投入,正是延安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杜小溪建议延安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谈到绿色发展,杜小溪又以宜兴灵谷化工园区为例,讲述了传统化工企业通过工艺革新实现转型升级的故事。她认为,延安能源企业可以借鉴这种经验,通过技术升级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江南经验”开枝散叶
  挂职期结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杜小溪将宜兴的“大风控”理念融入延安能源化工集团的审计体系,推动企业理念转变,从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建风险评估模型;借数字化经验,用数据分析工具,强化非现场与现场审计结合。
  “延安的能源产业根基雄厚,但要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必须打破‘路径依赖’。”杜小溪在集团战略研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道。
  她提议设立“创新驱动专项基金”,鼓励技术团队与高校合作研发;倡导建立“风险预警云平台”,实现审计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跨越。
  同事眼中的杜小溪,如今已不光是那个沉稳的“西北姑娘”,而是成了大家眼中思想先进的“杜老师”。
  “小溪回来以后,给企业带回了很多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是产业转型,包括一些新行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拓展,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武彬对“取经”回来的杜小溪给予了高度评价。
  江南的智慧已在心中生根,而延安的热土正呼唤着创新的种子破土发芽。未来的日子里,杜小溪将带着“他山之石”,与同事们共同书写延安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