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谷嫦瑜
双拥工作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将军队与地方紧密相连。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再次传来喜讯,延安赢得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殊荣。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双拥运动82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双拥运动的发祥地,延安的双拥传统可追溯到革命战争年代。当时,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克服重重困难。这种在战火中淬炼出的情谊,在和平时期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延安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延部队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的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座谈会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双拥光荣传统,持续深化双拥模范创建,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力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延安军政军民团结的时代新篇。
思想浸润强基
打造军民同心筑梦的“精神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如何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军民团结一家亲?延安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工作,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持续健全工作制度机制,营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全力为延安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延安充分发挥三大教育基地优势,组织八一敬老院老革命军人和功臣模范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开展红色宣讲活动,讲好革命传统故事、英雄烈士故事、军民团结故事,每年受教人数达2000多万人次。
围绕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延安持续创新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推动双拥传统和国防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市组织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六个一”系列活动,创新开展“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多次报道。与此同时,在《延安日报》、延安电视台和政府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开设双拥专栏,常态化开展双拥宣传。
全市先后投入460万元设立大型双拥公益宣传牌130多块、双拥宣传灯箱、专栏600多个(块)。吴起、黄龙、黄陵、甘泉等县区投入300多万元新建改建双拥公园、双拥广场和双拥街(路),精心打造“十个一”工程,延安红街“双拥文化宣传街”和金延安“双拥文化街区”亦成为全市双拥新地标。
聚焦强军目标
全力服务部队练兵备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和改革,主动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进一步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延安坚持把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作为双拥工作的主题主线,关注“所思、所想、所盼”尽力解决部队官兵急难愁盼,聚焦“后路、后院、后代”全力做好军人军属工作,紧盯“前线、前沿、前哨”竭力服务边海防官兵,切实当好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服务队”。
制定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免费参观市内旅游景点、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和免费享受公证法律服务等优待措施。
延安红街、金延安景区建立起拥军商铺联盟,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各项优待优惠服务。
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市县两级累计慰问边防部队官兵家庭491户,慰问执行任务部队官兵家庭90户,送去价值60多万元慰问品。
全市的民营企业、宗教团体、爱国拥军协会、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开展文化、科技、法律拥军等活动,涌现出高树丽、师燕、梁树广、赵剑波等一批爱国拥军先进典型。
市县两级130个单位与驻地部队结对共建,60多个单位被评为“双拥共建示范单位”,7对14个军地单位入选“陕西省军地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点”。
…………
延安全面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累计慰问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1.9万人次,赠送价值520余万元慰问品、慰问金,帮扶困难退役军人645人。
此外,全市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发展,先后投入3.76亿元建成南泥湾民兵训练基地,划拨部队营房建设用地664亩,修建战备公路48公里,新建改建扩建13个县(市、区)部队营房,解决土地、道路、水电等现实问题。2021年,市军供站还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评选为“全国重点军供站”。
全市认真解决官兵“三后”难题,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和符合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同时组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技能培训,开展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服务季”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29场,提供岗位数4.4万个,1583名退役军人实现充分就业。
军地资源互通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
广大驻延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主动服务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勇于承担应急救援重任,倾情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子弟兵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在乡村建设中有作为。延安军分区积极协调省军区投入1600万元支持帮扶村发展致富产业、改善基础设施。驻延部队援建助农惠农项目52个,建成一批军民共建“翡翠梨园”“樱桃园”“花椒园”等特色产业,帮助共建帮扶村脱贫致富。武警延安支队投入180万元为帮扶村提供产业、教育、党建等帮扶,惠及贫困群众48户150名。选拔403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助力乡村振兴,“兵支书”工作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选定为“全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退役军人事务部将这一做法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
——在捐资助学中显真情。海军机关连续28年对口援建延安希望小学,海军上将政委袁华智一行来延调研,为延安希望小学捐款100万元。延安舰援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捐赠助学款40万元。驻延部队累计投入160余万元用于捐资助学。延安军分区协调全军部队7个军级以上单位与我市7所学校建立定点帮扶关系,帮扶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八一爱民学校”,推荐延安中学、富县高级中学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在平安建设中勇担当。驻延部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先后圆满完成春运执勤、武装押解、重大节假日联勤武装巡逻以及十四运等特殊勤务。延安军分区和13个县(市、区)人武部,结合民兵整组,成立防洪救灾、医疗救护、矿山抢险、森林防火等14支民兵应急救援分队,积极承担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有力保障了全市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主动参加“创卫创文”活动,南泥湾武警执勤一中队被中宣部授予“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
制度创新破局
绘就军地协同发展的共治图谱
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
延安不断探索军民共建融合发展新路子,着力打造富有延安特色的军民共建共育新品牌。
——深入开展“军地共建”。加强与空军部队和西部战区的密切协作,积极争取对我市航空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延安南泥湾军民共用机场建成投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定向培养军士院校,依托延安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学校与部队、课堂与军营、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累计招收军士2173人,为部队输送德技双优军士1362人,海军、空军、武警军士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深入开展“城舰共建”。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130多万元,为延安舰创作书法剪纸等作品372幅、创作舰歌2首。常态化开展开展延安舰慰问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2次带队赴延安舰开展慰问和城舰共建活动,累计为延安舰官兵寄送价值260多万元的慰问品,极大支持了延安舰建设。延安舰积极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协调海军总部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确定为“海军爱民学校”,充分发挥“流动名片”作用,全方位宣传推介延安,奏响了城舰共建“双拥赞歌”。
——深入开展“城连共建”。根据全国双拥办安排,2023年11月,我市组成延安市慰问团赴青海省格尔木市与共建部队93856部队52分队实地调研、慰问,与部队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制定帮扶援建项目规划。今年8月,资265万元为连队改建营房净化水系统、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官兵生活训练条件。积极拓展拥军工作外延,主动与驻扎新疆的解放军69234部队建立共建关系,签订了共建协议,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延安精神宣讲和走访慰问活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城连共建“鱼水情深”。
薪火相传,使命常新。双拥工作是连接军民的坚固桥梁,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使命,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指向光辉的未来。新荣誉,新起点,延安将继承和发扬双拥优良传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全力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为实现强军兴军目标贡献延安双拥力量。